大同健康乐园生活交流感悟生活 → 道德经意译[原创]


  共有180589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道德经意译[原创]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齐物先生
  4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3913 积分:158314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06-08-17 15:13:1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01-22 15:43:36

第四十一章    (点此阅读注音)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

进道若退;

夷道若颣。

上德若谷;

大白若辱;

广德若不足;

建德若偷;

质真若渝。

大方无隅;

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上等智慧的人,听到大道的精神,必会非常殷勤地去实践;

中等智慧的人,听到大道的精神,有时候相信有时候怀疑;

下等智慧的人,听到大道的精神,必狂笑那实在太荒谬了。

如果下等智慧的人听了而不嘲笑,那说明不是真正的大道。

所以,在《建言》里面说到:

真正明明白白的大智大慧,表现出来却好象非常愚昧糊涂;

真正积极进取的行事方式,表现出来却好象非常消极退缩;

真正平平坦坦的人生道路,表现出来却好象非常崎岖坎坷。

最高明的德行,表现出来就象溪谷一样,处于最低的位置;

最大气的荣耀,表现出来却象屈辱一样,表面上暗淡无光;

最广阔的布施,却表现得很吝啬,因为不在结果上帮助人;

最有建设性的意见,显得很马虎,因为说出来都不太具体;

最纯真的质地,却似乎浑浊不清,因为没有作丝毫的修饰。

最方正的内心,因为太方正而无边无际,让人找不到棱角;

最高级的人才,因为需经长年浸染熏陶,比较晚才有成就;

最美妙的音乐,因为纯出天然,难以听出究竟是什么声音;

最宏大的景象,因为内涵极其丰富,让人难以看清其形状。

至高无上的宇宙真相,如此隐蔽,无法描述清楚其中奥妙。

只有明了这些真相,才能很好地帮助众生,实现真我价值。




平等,即齐物

万事万物本平等

我们的心却经常觉得不平等

心先病而致百病

齐物,则百病自消
支持(1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齐物先生
  42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3913 积分:158314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06-08-17 15:13:1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01-22 21:45:40

第四十二章    (点此阅读注音)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
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
吾将以为教父!

合理与和谐,产生了统一的原则;

统一的原则,导致内部阴阳分化;

分化的力量,谋求新的统一原则。

如此就产生世间各种各样的事物。

万物依赖阴气而存在,其中却隐藏着无形的阳刚,

阴与阳二者之间,只有通过平和的心态,让力量化为无形后对冲,才可以调和。

人们最不喜欢的,是孤、寡、不谷这些形容低贱的词语,

可是帝王却拿来谦称,目的就是为了平衡过盛的权势霸气。

所以这个社会,有时通过消减某一方才能补充生命力,

有时通过补助某一方才能消减矛盾。

先人教给我的,我现在也拿来教给你:强横的人,不得好死。

我们应该把这句话当成一切教育的开始啊!

 

什么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呢?以下举一个实例。

 

原始人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发现群居可以提高生存力量,于是原始社会()出现了。刚开始的群居比较散乱,没有章法,慢慢地他们发现应该有所分工,于是就按男人打猎、女人采果子来分工()。随着这个分工的深入,二者的优劣也就显示出来了,因为打猎所得不如采果子来得稳定,而且容易遇到生命危险,于是新的规则()产生了,就形成了以女人为尊贵的母系社会()。而随着这个母系社会稳定发展之后,生产力提高了,重新分工为男耕女织(),男女的重要性又发生变化,规则再变(),演化出父系社会()

 

在母系社会形成的时候,由于当时社会的合理性(),女尊男卑这个新规则()产生,这时候的男女分工加上这个新规则,是“三”,却也是“道”。事实上,“道”这个概念是非常抽象的精神,它必须有实实在在的载体才得以生存,而载体就是“阴”与“阳”,也就是实有的事物被观察者人为拆分开的、不同性质的两方面。换句话来说,“道”其实就是“三”,在最前面提到的更好生存这一合理性要求,就是因承于旧的一轮“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那时候的“三”,就是一个家庭里面的“三”:父母与小孩。为了更好地生存,就是为了下一代这个“第三者”更好地生存。

 

也就是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中的“道”、“一”、“二”、“三”这四者,无法严格区别开,混在一起。因此,“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是一种笼统的说法,讲的是一种事物演化为另一种事物的周期过程。因为“道”就是“三”的抽象,而“三”也就是“道”的实体,所以“三生万物”,即是“道生万物”。

 





平等,即齐物

万事万物本平等

我们的心却经常觉得不平等

心先病而致百病

齐物,则百病自消
支持(1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齐物先生
  43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3913 积分:158314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06-08-17 15:13:1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01-22 22:15:45

在描述了事物演化过程之后,老子才开始说他强调的重点: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所有的事物,都存在着阴与阳两种性质。

对于物质而言:实存的物质为阴,以其为载体的无形精神为阳;

对于国家而言:作为基础的百姓为阴,治理百姓的政府为阳;

对于文化而言:东方传统文化的思维侧重于归纳为阴,西方现代科学的思维侧重于演绎为阳。

 

负阴而抱阳,这说明阴与阳是互相依赖而存在的,不可以真正分割开。如果真正分割开,那么旧的事物就不存在了。可双方之间在事物演化过程总是充满了矛盾,由于矛盾事物才有了进化的可能。但矛盾剧烈了,却要产生动荡不安的现象,所以在社会管理中,就需要加以调和。那么如何调和过于剧烈的矛盾呢?这需要“冲气以为和”。

 

“冲气”,是什么呢?可以理解为阴阳两气对冲,可以理解为精细深远的云气,还可以理解为平和冲虚的心气。冲气以为和,说明要调和矛盾,必须用平和冲虚的心气,让矛盾双方的有形力量化为精细深远的无形力量,对冲到一起,最终融为一体。

 

平和冲虚,才能化有形为无形,化为无形之后必须对冲才能交融。这三者是必备条件,缺一不可。调和者自己不能平和冲虚,那么只能导致矛盾剧化。有形的矛盾没有分散开,直接对冲,那么就成为你死我活的战斗,矛盾斗争将惨烈到极点。

 

帝王的位置太高,为了巩固他的地位,他就得把自己的架子放低一点,所以用了“孤”、“寡”、“不谷”这种形容人缺德的词语来自我称呼,这就是“冲气以为和”。主动放低自己的位置,与百姓走得近一点,才是聪明人。否则等到矛盾力量过于剧化了而被位置低贱的百姓推翻政权,虽然结果同样是从高位走到低位,但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老子说,一切教育应该从“强横者不得好死”开始。

 



平等,即齐物

万事万物本平等

我们的心却经常觉得不平等

心先病而致百病

齐物,则百病自消
支持(1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齐物先生
  44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3913 积分:158314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06-08-17 15:13:1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01-23 11:54:39

四十三章    (点此阅读注音)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
天下希及之。

大道无形无相,是世间最为柔弱的,却能自由自在地在世间最坚固的事物内部随意变化。
精细深远到了空无一物的程度,所以能渗透到没有空隙的任何地方。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悟及大道之后的无形无相之治理,对人对己非常的有益。
彻悟大道奥妙之后,表现出无言的教育,其不为人察觉的无形治理所带来的好处,
是天下那些执着于语言来教育的人、执着于有形治理的人所难以望其项背的。

在第四十二章里“冲气以为和”中的“冲气”,其实就是这个无形无相的“大道”。

世界上再坚固的东西,就说金刚石吧,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一丝缝隙,但如果用电子显微镜来看,则比海绵的孔隙还要多。当精细到电子这个微观尺度时,金刚石变成了云雾状的东西。用火来锻烧金刚石,它最后就变成了气体,什么也看不见了。为什么用火来烧它会消失?因为温度升高,构成金刚石的微观粒子活动加剧,就与空气中的氧气分子合成为二氧化碳。

任何有形的物质,如果不断地追究其更微观里的状态,最终会发现,它就象云雾一样啊,中国古代称之为“气”。如果照这样无穷尽地追究下去,就会发现“本来无一物”。所以第四十章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佛家把这种“无”的状态,称为“佛性”。因为能触及到如此根源的层面,所以表现与一般人完全不同,看起来好象什么也没做,其实暗地里无时无刻在影响着环境,能“蔽而新成”(15章)。

这就是无为而能无不为,这样的人,不会为世间任何条条框框所限制。因为不为各种教条所限制,普通人就无法认识他。所以孔子见老子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其犹龙乎!



平等,即齐物

万事万物本平等

我们的心却经常觉得不平等

心先病而致百病

齐物,则百病自消
支持(1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齐物先生
  45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3913 积分:158314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06-08-17 15:13:1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01-23 12:36:25

第四十四章    (点此阅读注音)

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
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
可以长久。

名声与肉体,哪一个更亲近呢?
生命与财物,哪一个更重要呢?
得到与失去,哪一个更不利呢?
过于贪恋,必带来更多的损耗;
过多屯积,必导致更多的丧失。
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有辱没,
知道放弃欲望,就不会有危险,
这样的人,自然可以长命百岁。

人们的要求总是很多,又想好名声,又想有钱财,又想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在主观关注的地方有所得,在主观忽视的地方却有所失。费尽心思得到更多的钱财之后,身体出了毛病,才慌了手脚,拿出赚来的钱财希望能换回身体的健康;等到身体好了,发现没有多少钱了,就继续往返奔波寻求钱财。生命就在这样反复折腾之中,终于有一天再也把持不住了,撒手而去,所追逐来的一切也都归于黄土。临命终时,才猛然发现辛苦了一辈子,没有一刻能静下心来享受一下这阳光空气,这样辛苦的人生究竟带来了什么好处呢?看到子孙满堂,也许心中还有些欣慰,可如果再深入一想,自己给子孙带来了什么呢?不过是给他们做了不懂享受生命的榜样而已,他们在自己的熏陶之下也将跟着这样过下去。

其实很多人都曾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最终都回避了这个问题。“别人还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啊?”难怪老子要感叹: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荒唐啊!我们的人生教育,总是人云亦云,盲目地跟风。为什么就不敢面对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呢?按自己内心真实需求走下去,天会塌下来吗?

据说佛祖释迦牟尼曾经说过: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有几个人明白其中真意?




平等,即齐物

万事万物本平等

我们的心却经常觉得不平等

心先病而致百病

齐物,则百病自消
支持(1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齐物先生
  46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3913 积分:158314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06-08-17 15:13:1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01-23 14:32:41

第四十五章    (点此阅读注音)

大成若缺,
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
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
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最高境界的成就,看起来似乎很多缺陷,

其实在悄悄地发挥功用,没有长远弊病;

最高境界的盈满,看起来似乎空无一物,

其实在默默地发挥作用,永远无穷无尽。

最高境界的正直,看起来似乎屈从邪恶;

最高境界的灵巧,看起来似乎笨手笨脚;

最高境界的辩驳,看起来似乎理屈词穷。

静默才能克制浮躁,冷淡才能克制喧嚣,

自己内心能清静,才能无形地整治社会。

 

第四十三章强调了无为的好处,可怎么样才能做到无为而无不为呢?这一章给了答案。其实非常简单,放弃了追求现实中的尽善尽美,放弃了追求现实中的钵满盆盈,放弃了追求现实中的理直气壮,放弃了追求现实中的花拳绣腿,放弃了追求现实中的伶牙利齿,就有了静默与冷淡,这样浮躁与喧嚣将慢慢褪去,于是心中大定,物随心转。 

简而言之,不再“现实”,自然“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感而遂通,与什么相通?体内经络畅通,身心与天地相通。 

人们因为太“现实”,所以不能通。身体内部淤阻不通,各种疾病此起彼伏;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各种矛盾层出不穷。




平等,即齐物

万事万物本平等

我们的心却经常觉得不平等

心先病而致百病

齐物,则百病自消
支持(1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阳光
  47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1232 积分:12862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06-08-18 15:41:01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01-24 16:31:33

人们对于上文中要求放弃的东西,太热爱了。这种与生俱来的热爱似乎已经写进人类基因里了。要不为什么男人们见到美女的一颦一笑,都会不自觉地眼前一亮,精神一振。是不是还有怦然心动和朝思暮想,就只有男人们自己知道了。也许人类基因里就充满了矛盾。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kenlucky
  48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13 积分:13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7-01-21 22:35:52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01-25 01:05:16

人,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 人类的基因就是万物不断发展和消亡的动力密码,没有这种充满矛盾而又不断寻求统一的新秩序的"盗"的行为,则万物之来源-道又从哪里来体现呢?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齐物先生
  49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3913 积分:158314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06-08-17 15:13:1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01-25 09:39:07

第四十六章    (点此阅读注音)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社会和谐了,自然会退回到以前那样,马匹用于耕作运肥;
社会混乱了,怀孕的母马都被拿来当战马,在战场上分娩。
没有比永不知足更大的灾祸,没有比总想得到更大的过错。
所以,懂得满足当下的拥有所带来的富足,永远都会富足。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什么样的种子,最终只能得到什么样的果子,并不会因为在养育过程中多施点肥多浇点水而变成另一种果实。为什么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呢?最初播下的是不知足的种子,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收获的将是更加的不满足。什么会是更加的不满足呢?那就是大的灾祸。为什么说,咎莫大于欲得呢?最初播下的是欲得,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收获的将是更大的欲得。更大的欲得,将导致更大的灾祸出现。

如果反过来,懂得静下心来享受当下的一切,这个种子播下去,经过养育之后,会发现,命运变得越来越值得让自己感恩了。

这就是改善我们命运的秘诀。



平等,即齐物

万事万物本平等

我们的心却经常觉得不平等

心先病而致百病

齐物,则百病自消
支持(2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齐物先生
  50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3913 积分:158314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06-08-17 15:13:1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01-25 11:47:37

第四十七章    (点此阅读注音)

不出户,知天下;
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
不见而明,
不为而成。

不用走出家门,就可以知道天下的整体状态;
不用观察窗外,就可以明白宇宙的基本法则。
走遍天下找智慧,走得越远,智慧就越匮乏。
所以啊,智者不是靠行遍天下来得到智慧的,
也不是靠肉眼的观察而得以明白世间的真相,
更不是靠自己忙忙碌碌奔波劳苦来成就事业。

有人会迷惑,古代没有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老子不出家门,怎么可能知道天下的事情呢?由此推论,老子根本就是在胡说八道。事实上,真正有智慧的人,对太具体的事情并不怎么关心,他所关心的是整体的状态。而这个整体状态,只需要我们放下主观的种种欲望,静下心来,就会如平静的水面,映出真实的世界。

这就象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成功的原因,不会是因为他某方面的才能非常卓越,而是因为他具有整体把握企业、社会状态的能力,那是个模糊处理的能力。只有拥有这个能力,才可能让他面对惊涛骇浪而能闲庭信步。如果缺乏这个能力,不管他哪方面的才能再高,在变幻莫测的现实之中,都很可能因为他的某个盲点而翻船。

那么,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这种模糊处理的能力来自什么地方呢?那来自他内心的深处,也就是“无为”。虽然他在现实中可能也表现得忙忙碌碌的,非常有为,但他的成功却不是源自他的忙碌,而是来自有为背后的无为。

他的这个能力来自何方呢?那其实是与生俱来的,不是从外界学习而来的。每个人都有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但在现实中表现出来却参差不齐。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的主观欲望强弱不同。主观欲望强烈了,这个先天能力就被掩盖得深了。

为什么“其出弥远”,会导致“其知弥少”呢?之所以会“其出弥远”,就在于以为智慧在远方,带着强烈的欲望与幻想去寻找,所以离智慧就越来越远了。其实智慧的多少,与他走的路途远近是没有关系的,是他把眼光放在形式上面导致了智慧的减少。如果不是把眼光放在形式上面,走得远照样可以提高智慧,不用刻意把自己关在家里。

如果在形式上下功夫,关在家里追求“知天下”,那么老子可能要说:你呆在家里越久,你就会越愚蠢。



平等,即齐物

万事万物本平等

我们的心却经常觉得不平等

心先病而致百病

齐物,则百病自消
支持(1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总数 192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