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健康乐园生活交流感悟生活 → 道德经意译[原创]


  共有162824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道德经意译[原创]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齐物先生
  7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3913 积分:158314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06-08-17 15:13:1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02-01 13:48:19

第六十七章    (点此阅读注音)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①。
夫唯大,故似不肖。
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②,二曰俭③,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④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天将救之,以慈卫⑤之。

人们都说我讲的这个道很广大,可似乎不象啊。
就因为大得无边无际了,所以看起来似乎不象。
如果象具体的什么,那么久而久之就消耗完了。
大道给了我们三个法宝,应该持之以恒地保养:
一是仁慈,二是克己,三是不要与人争权夺利。
仁慈则无惧,克己则广大,不争则能成为领袖。
不慈却无忌,放纵却自大,争先而恐后,该死。
心怀仁慈,用来进取能得胜,用来退守能稳固。
因为,大自然的帮助,只有仁慈者才能谋求到。

①肖,相象。
②慈,兹心,此心,此心同彼心,对别人的痛苦感同身受。
③俭,自我约束,不放纵。
④器,万物。长,长官,领袖。器长,即百姓的领袖。
⑤卫,谋求。

无形无相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落为具体的器物或道理,就有穷尽之时。所以至高无上的智慧,什么也不象,什么也不是。

什么也不象,什么也不是,那么又怎么样去获得呢?这就需要具体的方法了,所以老子告诉了大家三个法宝。

首要的是能够对众生的痛苦感同身受,这样就不会强硬地想让别人来接受自己的想法,而总是主动去适应别人的想法。适应别人的想法,并不是说要对别人言听计从,而是理解别人。能理解别人,能知道别人种种想法欲望的来龙去脉,自然一切尽在掌握,没有畏惧。如果不能理解别人,只觉得自己才是对的,就会刚愎自用,失去生命的根基。

其次是必须克服自己的种种欲望,约束自己的言行。欲望太多,什么事都做,精力分散,生命力就会慢慢耗散而尽。能放弃种种没有意义的事情,生命的根基才会日渐广大深厚。而过于放纵,则会导致外强中干的结果。

第三,是要学会放低自己的位置,名利上的事,谦让于人。争得一时之利,必失长远之利;争得一时名声,必失长远名声。因为在结果上去争夺,就会迷失自己的根基,根基不固久必失之。

佛祖也有个“六度法门”与此异曲同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布施就是培养慈悲心,持戒就是约束自己的言行,忍辱则是谦卑礼让不与人争执。布施、持戒、忍辱是因,精进、禅定、般若是果。有了前面的基础,人生才会真正地积极进取(精进),心念才会真正地统一纯净(禅定),智慧才会真正地无边无际(般若)。般若,就是老子所说的大道。



平等,即齐物

万事万物本平等

我们的心却经常觉得不平等

心先病而致百病

齐物,则百病自消
支持(2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齐物先生
  72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3913 积分:158314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06-08-17 15:13:1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02-01 15:19:28

第六十八章    (点此阅读注音)

 

善为士①者,不武;
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与;
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②,是谓用人之力,
是谓配天古③之极。


精于技击格斗的人,不会轻易动手动脚;
精于领兵作战的人,不会轻易大动干戈。
精于克敌制胜的人,不会轻易参与战争。
精于使用人才的人,总是心态谦卑柔和。
这就是不争而得,就是调动外界的力量,
这可以说,与大自然的配合完美到极致。


①士,武士。
②德,通“得”。
③古,即天。天古,就是大自然。

为什么精于格斗反而不会轻易动手动脚呢?因为轻举妄动,必失根基,就如拿着鱼饵到大海里去追鱼儿,不可能钓到什么鱼,反而可能把自己送入鲨鱼嘴巴。看似主动反变被动,看似被动却一切尽在掌握。都说老子消极,却不知道轻举妄动才是消耗之极。


明智的人,总是非常悠闲地因势而导,所以总是立于不败之地。

糊涂的人,总是非常辛苦地角逐争夺,结果迷失自我成为俘虏



平等,即齐物

万事万物本平等

我们的心却经常觉得不平等

心先病而致百病

齐物,则百病自消
支持(1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齐物先生
  73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3913 积分:158314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06-08-17 15:13:1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02-01 22:02:36

第六十九章    (点此阅读注音)

用兵有言: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
不敢进寸,而退尺。
是谓行无行①,
攘无臂②,
扔无敌③,
执无兵④。
祸莫大于轻敌⑤,
轻敌几丧吾宝⑥。
故抗兵相若,哀者⑦胜矣。

用兵作战的行家,有这样的说法:
不要盲目主动,而应该如客相随;
不要冒然进攻,而应该退守静观。
这是让别人看似不动却暗渡陈仓,
看似无物招架却阻敌于未发之时,
看似不曾攻击却制敌于千里之外,
看似无兵出阵却控敌于无形之中。
再没有比轻易出击更大的祸事了,
轻易出击,就失去了珍贵的三宝。
所以兵力相当的时候,哀兵可胜。

①行无行,让人看不到其行动的行动。
②攘,制止。攘无臂,不用手臂而能制止对方。
③扔,牵制。敌,攻击。没有攻击而牵制对方。
④执,拘捕,捉拿。执无兵,不用一兵一将而制服对方。
⑤轻敌,轻举妄动去攻击。
⑥吾宝,即六十七章的“吾有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⑦哀者,受欺侮的一方因悲愤而反抗,所以称为哀者。

喧宾夺主惹麻烦,客随主便占先机。从表面上看似乎非常被动,目的却是处处占据先机。所以老子强调的这些,并非简单地防守,其实是非常积极的主动出击。只不过这个主动出击不是直接攻击敌人,而是主动去占据全局的控制点。占据了全局的控制点,则一切尽在掌握,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样就避免了残酷的厮杀。

毛泽东说:“积极的防御是进攻。”又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个可以作为这一章的注解。既然“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那么说明作为积极防御的进攻,不是主动去攻击别人,而是积极掌握控制点。掌握了控制点,才可能“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而不是被动挨打。

从道德经中的文字看,老子是个反对战争的人。但在春秋时期,战乱不断,如何面对战争却是非常现实的事情,如果只是一味劝人为善,却无力掌握局面,那么能有什么用呢?只有在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才有能力消除战争。能做到“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自然能在战争中掌握主动并消除战争。



平等,即齐物

万事万物本平等

我们的心却经常觉得不平等

心先病而致百病

齐物,则百病自消
支持(1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齐物先生
  74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3913 积分:158314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06-08-17 15:13:1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02-05 09:35:50

第七十章    (点此阅读注音)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我所说的本来非常容易明白,也非常容易做到。
可天下却总没有人能够明白,没有人能够做到。
言论总是有宗旨的,行事也总是有核心的目的,
就因为人们不知道我的宗旨,所以不能理解我。
能知我宗旨的人太少,能以我为榜样的更难得。
所以大智慧者总是身穿粗布衣服怀揣稀世宝玉。

这一章是理解道德经五千言的关键之处。千百年来,为什么每一个读道德经的人,理解到的内容都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呢?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讲究仁义的人从道德经学到的是仁义,讲究智谋的人从道德经学到的是智谋,而奸诈之人从道德经中得到的是奸诈之术。每个读道德经的人,都会觉得自己理解了老子的意思,但读者依然是读者而老子也依然是老子。

读者的宗旨与作者不相同,用自己的目的去揣摩作者的意思,自然不可能理解作者的本意。那么,老子为什么不把他的宗旨明确地说出来呢?因为他说得越明白,能符合他宗旨的读者将会越少,能读得懂他本意的人也就越少,这是很无奈的。为什么他说得越明白,读得懂的人就越少呢?就如齐物试图把一些问题表达得深入些,但以后却将成为罪证而被一些读者死死抓住来批判一番。

所以聪明如老子的人,总是不愿意多说半句话。只有象齐物这样的半桶水,才这么废话连篇啊。齐物真的知道老子在想什么吗?齐物不过是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而已。





平等,即齐物

万事万物本平等

我们的心却经常觉得不平等

心先病而致百病

齐物,则百病自消
支持(3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齐物先生
  75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3913 积分:158314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06-08-17 15:13:1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02-05 12:02:54

第七十一章    (点此阅读注音)

知不知,上;
不知知,病。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是上等智慧啊;
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是自障心理啊。
智者无碍,因为他把这种心理当成病。
只有以此为病,才能无碍地增长智慧。

先入为主,是我们提高认识的最大障碍。但要彻底打破这个障碍,似乎非常困难,因为我们在认识一个事物时,必然会用原来的认识去认识它。完全超出原来的认识去认识一个事物,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但我们却可以相对地打破原来的认识,也就是这一章所说的“病病”。如果能时时告诫自己,自己原来的认识必然有很多问题,甚至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那么就可能不断地超越本来的自我。

对自己还没有把握的事情随便下结论,这是提高智慧的大忌。因为一旦下了结论,就相当于告诉了自己:没有什么可以再挖掘的了。这是对自己的心理暗示,这种暗示将如坚冰一样牢牢封住自己的思路。第一个暗示一旦发生,接下来就会导致我们看到的都是有利于这个暗示的内容,这个暗示将被不断地加深,与原来认识所不同的内容越来越难以被发现了。




平等,即齐物

万事万物本平等

我们的心却经常觉得不平等

心先病而致百病

齐物,则百病自消
支持(1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齐物先生
  76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3913 积分:158314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06-08-17 15:13:1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02-05 12:51:21

第七十二章    (点此阅读注音)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故去彼取此。

 

当老百姓不再惧怕暴政时,那么大乱就要开始了。

智者不扰乱老百姓的生活,不阻断老百姓的生路。

不阻断他们的生路,自然就不会断绝自己的生路。

因此智者心知肚明却不显耀,爱护自己却不骄横。

故而,当政者应去除骄矜,让老百姓能安居乐业。

 

①狎,轻慢。
②厌,压制。
③见,通“现”,表现,显耀。
④自贵,抬高自己的地位。 


物极必反。当政者欺压百姓,到了一定程度,自然官逼民反。断绝百姓的生路,意味着自掘坟墓。

 

治国的道理是这样,那么普通老百姓的生存之道又是什么呢?一身如一国,构成身体的亿万细胞,就如我们的子民一般,我们的主观就象这一国之君一样。懂得养生之道的人,非常尊重自己的生命,不会为了主观上多变的欲望,而用声色犬马来扰乱肉体的清净。不尊重自己的生命,必然被自己的生命所唾弃。尊重自己的生命,那么生命力就会强大,就能让我们的主观更好地享受生活。

 

我们又如何面对日常生计呢?现实中存在的一切,同样如同我们的子民,我们应该尊重这一切,而不是贪婪地向现实索取。对这个现实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却不索取,现实自然会反过来供养我们的生命。反之,索取得多了,同样要遭到现实的唾弃,生活只能变得更为困难。




平等,即齐物

万事万物本平等

我们的心却经常觉得不平等

心先病而致百病

齐物,则百病自消
支持(2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齐物先生
  77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3913 积分:158314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06-08-17 15:13:1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02-05 14:48:50

第七十三章    (点此阅读注音)

 

勇于敢则杀,

勇于不敢则活。

此两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是以圣人犹难之。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不言而善应,

不召而自来,

繟然①而善谋②。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勇于肆无忌惮地造作,就会招致杀身之祸;

勇于谨小慎微地行事,就会得到无限生机。

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带来的是损害或受益。

大自然厌恶一些事物,谁知道其中缘由呢?

就算是大智大慧的人,也很难说得清楚啊。

大自然的规律:不需要去争夺却给得更多;

不需要喋喋不休地争吵,而总是悄然回应;

不需要主观强烈地召唤,却总是不期而至;

看起来似乎松松懈懈地,却总是非常周密。

象广阔无边的大网,看似粗疏却绝不遗漏。

 

①繟然,宽松、舒缓的样子。
②善谋,很能谋划,也就是周密详尽。

佛教有一句话:众生畏果,菩萨畏因。缺乏智慧的人,只害怕承受恶果,却不知道这恶果的种子是自己播下的,所以肆无忌惮地造作恶因,表现得非常“勇于敢”。而有智慧的人呢,知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以总是谨小慎微地走着每一步路,不敢马马虎虎地种下恶因,所以叫“勇于不敢”。

如果主观忽视了大自然的规律,不管我们主观的愿望有多么强烈多么美好,大自然同样不会理睬我们。求而不得,不求而自得。带着强烈的欲望去追求一个“良好的结果”,欲望越强,越是事与愿违。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物以类聚,大自然本身没有什么欲望,当然不会与欲望太强的人走到一起了。

大自然的这些特性,只有自己去感悟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奥妙,而再好的表达能力也无法描述得清楚。虽然无法描述得清楚,却又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平等,即齐物

万事万物本平等

我们的心却经常觉得不平等

心先病而致百病

齐物,则百病自消
支持(1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齐物先生
  78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3913 积分:158314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06-08-17 15:13:1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02-05 16:26:08

第七十四章    (点此阅读注音)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①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②。
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老百姓们并不怕死,那么用死亡来吓唬他们有什么用呢?
如果真的怕死,为非作歹的,我们抓起来杀掉,谁还敢?
生杀大权本是上天掌管,代天杀人,就好比替巧匠砍木。
外行人替工匠砍伐木头,很少有人能不伤及自己的手啊。

①奇,非法的。
②斫,用刀斧来砍劈。

大自然有大自然的规律,人为地去干预,总是无法做到全面、圆融,做得越多则漏洞越多,免不了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一个社会,自然而然地发展,就会越来越健康。但总有一些自以为高明的人,觉得现实有太多的不如意,就凭一己之见,想办法去干预它,结果事与愿违,社会的问题越来越多了。问题多了,自然会进一步想办法去堵漏洞,越堵越多,手忙脚乱,这种救火工作看来是绵绵无绝期,我们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我们常说要改造大自然,但事实上是谁在改造谁呢?

执着于管理国家者,很容易掉入这样的怪圈里。而执着于追求肉体健康的人们,不也经常遭遇这样的黑色幽默吗?没病找出小病,小病变成大病。大自然很喜欢跟人们开玩笑啊。



平等,即齐物

万事万物本平等

我们的心却经常觉得不平等

心先病而致百病

齐物,则百病自消
支持(1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齐物先生
  79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3913 积分:158314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06-08-17 15:13:1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02-06 12:40:06

第七十五章    (点此阅读注音)

 

民之饥,以其上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老百姓没饭吃,是因为统治者纳税太多,导致民不聊生。

老百姓难治理,是因为统治者欲望太多,导致民心混乱。

老百姓不怕死,是因为统治者搜刮太多,导致官逼民反。

只有那些不贪图生活享受的人,才比奢靡无度的人贤明。

 

①上,统治者。
②食,鲸吞蚕食。
③有,占有;为,治理。
④轻死,不怕死而揭竿造反。
⑤求生之厚,敛求奉养的欲望太强烈。
⑥无以生为,不为了生活享受而行事。
⑦贵生,以生活享受为贵。

 

有为,带着强烈的个人欲望、着眼于有形的治理,目的在于个人权势、利益、名誉、政绩,而不是人民的安居乐业。带着强烈私心去管理百姓,其手段自然越来越复杂繁琐,百姓的心也很自然地跟着复杂繁琐起来。于是天下就象一堆乱绳一样,难解的死结一个又一个,为了解开这些死结又制定更多的方案,结果解开了几个死结却打上更多的死结。如果真心为了人民安居乐业,那么应该象大自然对待万物一样,提供阳光、空气、水分、营养,而不是凭着个人一时的好恶刻意雕琢或拔苗助长。

 

百姓之所以饿肚子,社会之所以混乱,根源只在于贪婪的人太多了。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打着种种光明正大的名目出现在百姓面前,用名、用利来诱惑百姓,使贪婪的人越来越多。

 

人身如一国,疾病之所以越来越多,人们的体质之所以越来越差,根源都是一样。




平等,即齐物

万事万物本平等

我们的心却经常觉得不平等

心先病而致百病

齐物,则百病自消
支持(1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齐物先生
  80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3913 积分:158314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06-08-17 15:13:1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02-06 18:22:27

第七十六章    (点此阅读注音)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人的身体在活着的时候很柔软,死后就僵硬了。

花草树木在活着的时候很柔嫩,死后就干枯了。

可见,强横属于死亡一类,柔弱属于存活一类。

所以,穷兵黩武自取灭亡,树木粗壮就被砍伐。

表面强悍事实更低级,表面柔弱事实却是高级。

 

人们总是追求表面上的辉煌,却不知道正是这个导致自己失去生命力的根源。表面的强大、漂亮,是活给别人看的;内心究竟是舒服还是不舒服,只有自己才知道;生命的长与短,则只有大自然的考验才知道结果。如果生命的源泉非常有限,那么只有细水才能长流;如果希望得到源源不断的生命力,那么只有象大海那样处于最低位置才有可能。鱼和熊掌常常不能得兼,这需要我们有一个明智的抉择。



平等,即齐物

万事万物本平等

我们的心却经常觉得不平等

心先病而致百病

齐物,则百病自消
支持(1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