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体式之“七项移动原则”(上)
1, 呼吸:让呼吸移动你
瑜伽练习就是觉察自己的呼吸.
(呼吸与身体移动即动作的关系,例:当我们推一重物时,会憋气积力,再呼气发力去推动。)
呼吸和我们的情绪有很大的联系,当生气的时候会感觉呼吸很急促,生气时会不由自己的进入紧张状态,心跳加速,双手握拳.悲伤时人会叹气.(悲伤时呼气长吸气短,有欲望时,如食欲、性欲,会吸气长呼气短)
通过呼吸来觉察我们的身体,可以觉察到我们很多心灵上的东西.身体的运动靠呼吸支撑.让意识不要忘记呼吸,做任何动作都要注意呼吸,觉察自己的呼吸.通过呼吸移动身体.
在体式过程中怎样察觉呼吸,通过mantra(慢陀螺),om来调整呼吸.吸气的时候扩张,呼吸的时候收缩.
生命的诞生是伴随着吸气而来,生命的结束是伴随呼气而去。在呼吸的过程中可以感觉到身体,在体式运动的过程中怎样观察呼吸,不管做什么动作,首先都要与呼吸想联系,要缓慢的去练习不要失去呼吸.尽量让呼吸缓慢,这样觉察就会很细微.但不是屏息或不呼吸.通过缓慢的呼吸去觉察身体的扩张与收缩,在这当中去推动动作.
呼气时要完全将剩余的空气呼出,等待吸气自然产生,有时可以用嘴巴呼出去,把身体里的气呼净了.我们只觉察呼气,身体自然产生回流而吸气.如果开始不能觉察呼吸,可以使用OM声等待吸气自然产生,做任何动作都可以使用OM来调节.直到不使用OM做动作也可以体会自己身体的呼吸.不要用不均匀的呼吸,不要喘气,不要做澎湃汹涌的呼气,否则很容易受伤.在呼吸不均匀时打开身体很容易呼吸.(应是受伤)
评判瑜伽的原则,是呼吸而不是特殊的体位.呼吸也是瑜伽与其他运动的区别.
OM是任何语言代替不了的.在联系瑜伽中很多梵文都是原音.即使在古代,对翻译的梵文也是采用直译.很多梵文是其他文字代替不了的。
2, 平衡:植根大地,重量与轻浮
放松不是让自己松松塔塔.也不是为了让身体达到极限面紧张.放松是中性的,不要松塔,不要紧张.
中性:当身体紧张将破坏重量与轻浮的平衡。(当身体寻找大地的支撑,下压产生重量,大地对身体产生反助力)
3, 发散:人体海星,由内在移动到外在
观察身体,身体由六部分组成,是由头,两个手臂,两条腿,和躯干.通过肚脐(小腹)产生联系.当两脚伸开,两手一字,身体就像海星一样.各个部分都是由躯干连接.我们做任何体位动作都是我们的肚脐开始然后到各个肢体,又反过来,由外在肢体返回到中心.
肚脐发散.经过腿部,通过脚指头和大地形成支撑力,再反回到肚脐.通过肚脐的运动可以发觉,呼吸系统以肚脐为中心,通过中央呼吸来联系肢体感觉身体被移动,在具体联系的时候要注意:做动作之前要检查中心是否自由,不要被困住的.然后像开花一样,从中心启发动作,首先寻找肚脐与头的联系,再寻找手、腿和肚脐的联系.开始可以不要采用手联系,可以把手放在身体两侧,把一只手刚在腹部,用手去鼓动腹部打开来,感觉这种由中心向手臂扩张的感觉.
中性是一种平衡,关于放松的理解,不是松松塔塔,体位的伸展不是绷紧,紧张,是舒展开的而不是紧张.中性就是掌握这种平衡
OM在所有声音里面,是一切声音的母亲,一切声音的根源。
在印度OM是神的化身。如果你把嘴巴和上,你能发出的声音只是OM。
哑巴也会说OM因为OM是一切的根源。
OM和身体的联系。当悲伤,身体痛楚,哀怨,会发出叹气,这个叹气声音也是OM声音。
在基督教里。OM声流传为阿门,也是由OM声音来的。
在体察呼吸的时候可以通过OM的声音来让自己平静的体察自己。。
自然产生吸气。
念OM会有灵性的气氛,会给我们一种特别的感受和声音。
初学者三字经
茶之味作
初学者 始练习
半小时 隔曰练
节奏匀 身体适
练体位 呼吸先
呼吸引 肢体随
莫忘记 观呼吸
呼与吸 宜缓慢
呼尽气 吸自生
呼吸乱 0M声调
如是练 久习之
甘甜尝 身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