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健康乐园生活交流休闲广场 → [转帖]瑜伽体式之“七项移动原则”


  共有823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转帖]瑜伽体式之“七项移动原则”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朝阳瑜伽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14 积分:138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6-09-06 20:30:56
[转帖]瑜伽体式之“七项移动原则”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09-06 20:37:31

瑜伽体式之“七项移动原则”(上)

1,  呼吸:让呼吸移动你
瑜伽练习就是觉察自己的呼吸.
(呼吸与身体移动即动作的关系,例:当我们推一重物时,会憋气积力,再呼气发力去推动。)
呼吸和我们的情绪有很大的联系,当生气的时候会感觉呼吸很急促,生气时会不由自己的进入紧张状态,心跳加速,双手握拳.悲伤时人会叹气.(悲伤时呼气长吸气短,有欲望时,如食欲、性欲,会吸气长呼气短)
通过呼吸来觉察我们的身体,可以觉察到我们很多心灵上的东西.身体的运动靠呼吸支撑.让意识不要忘记呼吸,做任何动作都要注意呼吸,觉察自己的呼吸.通过呼吸移动身体.
在体式过程中怎样察觉呼吸,通过mantra(慢陀螺),om来调整呼吸.吸气的时候扩张,呼吸的时候收缩.
生命的诞生是伴随着吸气而来,生命的结束是伴随呼气而去。在呼吸的过程中可以感觉到身体,在体式运动的过程中怎样观察呼吸,不管做什么动作,首先都要与呼吸想联系,要缓慢的去练习不要失去呼吸.尽量让呼吸缓慢,这样觉察就会很细微.但不是屏息或不呼吸.通过缓慢的呼吸去觉察身体的扩张与收缩,在这当中去推动动作.
呼气时要完全将剩余的空气呼出,等待吸气自然产生,有时可以用嘴巴呼出去,把身体里的气呼净了.我们只觉察呼气,身体自然产生回流而吸气.如果开始不能觉察呼吸,可以使用OM声等待吸气自然产生,做任何动作都可以使用OM来调节.直到不使用OM做动作也可以体会自己身体的呼吸.不要用不均匀的呼吸,不要喘气,不要做澎湃汹涌的呼气,否则很容易受伤.在呼吸不均匀时打开身体很容易呼吸.(应是受伤)
评判瑜伽的原则,是呼吸而不是特殊的体位.呼吸也是瑜伽与其他运动的区别.
OM是任何语言代替不了的.在联系瑜伽中很多梵文都是原音.即使在古代,对翻译的梵文也是采用直译.很多梵文是其他文字代替不了的。

2,  平衡:植根大地,重量与轻浮
放松不是让自己松松塔塔.也不是为了让身体达到极限面紧张.放松是中性的,不要松塔,不要紧张.
中性:当身体紧张将破坏重量与轻浮的平衡。(当身体寻找大地的支撑,下压产生重量,大地对身体产生反助力)

3,   发散:人体海星,由内在移动到外在
观察身体,身体由六部分组成,是由头,两个手臂,两条腿,和躯干.通过肚脐(小腹)产生联系.当两脚伸开,两手一字,身体就像海星一样.各个部分都是由躯干连接.我们做任何体位动作都是我们的肚脐开始然后到各个肢体,又反过来,由外在肢体返回到中心.
肚脐发散.经过腿部,通过脚指头和大地形成支撑力,再反回到肚脐.通过肚脐的运动可以发觉,呼吸系统以肚脐为中心,通过中央呼吸来联系肢体感觉身体被移动,在具体联系的时候要注意:做动作之前要检查中心是否自由,不要被困住的.然后像开花一样,从中心启发动作,首先寻找肚脐与头的联系,再寻找手、腿和肚脐的联系.开始可以不要采用手联系,可以把手放在身体两侧,把一只手刚在腹部,用手去鼓动腹部打开来,感觉这种由中心向手臂扩张的感觉.



中性是一种平衡,关于放松的理解,不是松松塔塔,体位的伸展不是绷紧,紧张,是舒展开的而不是紧张.中性就是掌握这种平衡


OM在所有声音里面,是一切声音的母亲,一切声音的根源。
在印度OM是神的化身。如果你把嘴巴和上,你能发出的声音只是OM。
哑巴也会说OM因为OM是一切的根源。
OM和身体的联系。当悲伤,身体痛楚,哀怨,会发出叹气,这个叹气声音也是OM声音。
在基督教里。OM声流传为阿门,也是由OM声音来的。
在体察呼吸的时候可以通过OM的声音来让自己平静的体察自己。。
自然产生吸气。
念OM会有灵性的气氛,会给我们一种特别的感受和声音。


初学者三字经
茶之味作

初学者  始练习
半小时  隔曰练
节奏匀  身体适
练体位  呼吸先
呼吸引  肢体随
莫忘记  观呼吸
呼与吸  宜缓慢
呼尽气  吸自生
呼吸乱 0M声调
如是练  久习之
甘甜尝  身心美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凝眸
  2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24 积分:337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6-08-22 14:39:09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09-07 08:28:13

瑜伽体式之“七项移动原则”(下)


    祷文:为什么念祷文,梵文不是一般的词,是累计了5000年的文化,沉淀了很多东西在里面,有些声音有特定的含义,通过这样一个声音,让我们的心,直觉,头脑,理智得到一个协和,达到超意识的状态来学习,这需要一个过程来体会。

    我们认知事物的方式,:1、直觉。2、理智。3、超意识认知法(在古典的瑜伽理面认为直觉和理智是有缺陷的。认为有第三种方法,是超越直觉和理智的)。为了调动起大家的超意识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演讲前,先利用一个声音一个曼陀螺,引导大家进入超意识状态。


    祷文的意思:我们出生是有缺陷的,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受蒙蔽的,为了看清事物的真相,借助灵性导师,通过对灵性导师的祷文,让灵性导师通过知识、智慧启亮我们的眼睛,让我们抛开黑暗,看到光明。



第四:中央轴心,保持脊柱的协调性
    练习体式一段时间后会感觉到在所有的体式运动中最关键的是脊柱。在体式运动里,要保持脊柱的协调性。

    通过一个共同的力量,做体位练习的时候我们有:重量、有一个地心的吸力、我们的呼吸(呼吸会使身体对地面产生一种重量与轻浮的交流)、意念。要完全协调身体使以上几点形成一个共同的力量。

    运动经常是局部的,身体是弯曲的时候忘记了呼吸,注意了呼吸忘记了身体运动的方向,保持协调性是要“共同”。

    在所有体式里我们脊柱的伸展是最关键的。在解陪学中看,脊柱中间有空隙,可以让脊柱弯曲和得到伸展,受到冲击时缓和冲击,所以颈椎和腰椎的曲线,对人体结构来说脊柱是最重要的。在瑜伽的练习当中,脊柱的中央位置是所有其他位置的中心祖籍。

    保持脊柱的中心位置,在练习当中要注意4点:
    第一点:(趴在垫子上观察自己呼吸时脊柱的感觉),脊椎每个部位需要一个呼吸的波浪,呼吸的时候感觉到气在脊椎里流动,在呼吸当中体察脊柱,感受脊柱里面类似波浪似的流动。如果感受明感会感受到prana(传统瑜伽中有个很种要的字眼,就是气功里讲的气感。)。让我们脊椎骨的部分体验呼吸的波浪,感觉气在脊椎骨里流动,一直到练习其他体式也感觉到。
    第二点:紧张的中心会妨碍脊椎的伸展。当运动的时候肚脐(中心点)被困住,不是很自由的时候,紧张的中心会妨碍脊椎的伸展。练习的时候要不断强调让中心自由,不要被困住。当中心自由,脊椎也很自然的得到自由。当身体中心是自由的,自然带动脊椎运动,得到自然的伸展。如果中心被困住,脊柱也会僵硬。(举例:少林PK瑜伽)
    第三点,在练每一个体式当中经常检查腹部是否可以移动。
    第四点:身体紧张会妨碍身体的伸展,检查完身体的中心要检查脊椎紧张的部位。通过瑜伽练习逐渐打开这些部位。以中央轴心保持脊柱的协调性。


第五:支持:建立基础的支持,结构性建筑积木

    练习体式和周围的事物是相通的,一个建筑要建的高,只有基础扎实才可以建立成高楼大厦。任何接触地面的身体部分变成每一个瑜伽体式的基础的支持。例如坐三角式,两脚站在地面支持整个身体,两脚就是三角式基础的部分。树式,只有一只脚支撑地面,就是支撑身体的基础,如果脚的力量不够,脚趾不能扣住地面,身体就会摇摆不定。

    练习瑜伽体式,与地面接触的那一部分的基础一定要牢固。练习当中要掌握两个原则,一:每当你在一个体式当中感觉困难、紧张,就要检查和调节体式的基础(根基)部分(如做顶峰式身体摇摆就要检查双手双脚)。二:开始练习的时候,让自身的基础放宽,基础越宽越稳定。(如三角式,两脚打开身体会更稳定)


第六点:协调:创造清晰的力量线,协调和连续运动

    运动时力量是清晰的就会产生协调,使身体各个部分互相合作。举例:三角侧伸展式。(没有练习过这个体式没完成记录)顶峰式练习(在思考体式,记录不详细)韧带的好坏都可以做顶峰式,顶峰式没有标准,在运动的过程中,能体验到双手双腿和地面产生的下压和反助力,让身体保持2根直线,去夹就可以了,夹的到不到位,手脚距离多宽都是其次的。

    身体协调要掌握两部分:
    第一,痛楚是协调不当的警告,好的协调不会与痛楚一起存在。产生痛苦或不舒适都是协调不当的警告征兆。
    第二,应该根据自身的柔韧度和技巧,在每一个体式中去更正协调性。不要强迫身体跟随完美的位置。因为身体是独特的,需要做的只是练习,练习的目的是要与身体沟通,沟通的目的是健康与和谐。只是为了健康。根据身体的构成性去练习。每个人的身体都有特定的语言,特别的体会。

    身体的柔韧性不与健康成正比。柔韧性的松软和身体的健康不成正比,练习瑜伽体式不是无休止的拉伸韧带,是让心灵安宁,与身体产生沟通。身体成为自动的机器协调起来,给你一种健康一种幽雅。不要去比体式,只去观察自己的身体。好的协调能让你用更少的力量去做更多的。不良的协调需要更多的能量去维系。

第七项  参与:让整个身体参与,达至平衡、协调
    我们的思考经常是很局部,局部的思考模式是我们每个人的缺陷。比如做三角式的时候只留意手或只能留意脚。练习瑜伽要让整个身体参与。往地面支撑的时候要留意在天空的手。手向天空伸展的时候要留意身体在地面接触的部分。向左运动意识保留在右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达到“全然”。把整个身体完整的接纳。全然的觉察整个身体,要让整个身体参与达到平衡和和谐。身体和心理的平衡,身体与心意的协调,这种协调带动自己的独特性能。每一个身体的系统都有他独特的气质。


    七个移动原则是瑜伽体式练习的核心部分,要掌握这七个运动原则来达练习到目的了。通过练习达到心境的平和,偿到人生的乐趣,得到精神的领悟。



    为什么要讲七项移动原则:在古籍的记载中瑜伽的体式有84000种,而这只是象征.从印度能总结提炼搜索到的体式,能够记载在案的有3000中.在《瑜加之光》里的体式有200多种.200个体式在那里练起和对瑜伽体式的探讨很烦琐(犹如只灌溉树的枝叶)。
    七项移动法则是一种学习方法,总结出的七个运动原则是瑜伽体式主要的根源问题(犹如直接往树的根部灌溉)。

    对瑜伽的认识:瑜伽在中国是刚刚进来时间不久,传到中国来主要是体式运动为主,体式运动给人的感觉是让人身体健康,让体形幽雅,所以瑜伽体式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但实际上瑜加不只是体式,还包括很多,印度有个宗派叫“奉爱瑜伽”他的体系不练习体式,只从唱歌入手,表达情感,宣泄情感,通过歌唱舞蹈来达到瑜伽的境界和对瑜伽的境界理解.瑜伽体系:行动瑜伽、奉爱瑜伽、王道瑜伽、数论瑜伽(请浏览论坛相应版块)。



轻舞婵娟补充橄榄树的第六点些些地方
运动中要保持协调,体会动作中的下压各缓冲力就好
1产生痛楚或不舒服:如头晕,韧带拉伤,都是你协调不当,警告你的征兆,好的协调,痛楚是不存在的,只是韧带有绷紧的感觉。
2根据你自身的柔韧度各你自己技巧层次,在每个体式中去更正你的协调性,而不要强迫你的身体去跟随一个完美的位置。你的身体是独特的,你做的只是练习,是为了身体健康,而不是让你的身体和别人一样,根据自己身体的独特性去练习,不要做一个体式冠军,我们做体式只是为了让心与身体沟通,让身心和谐。
3身体柔韧性和你的身体健康不成正比,练瑜伽的体式不是无体止地伸展身体,只是要观察身体,运动我们的身体,让心灵安宁下来。
好的协调能让你用更少的力量做到更多,不良的协调需要更多的能量参与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追风依人
  3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20 积分:20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6-09-06 16:29:19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09-07 09:27:25

感谢凝眸整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