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点儿收获,就是对生气的认识。通过生气发现很多问题,当然问题解决了,生气出现得就少了,就平和多了。其实不是想说生气次数多少的问题,而是我自己在生气这个问题上的发现的问题和收获。
一、生气与否要自己判断,不在别人看你是否生气。就象我以前“很少生气”,只是在别人看来如此,表面现象,对我自己来讲只是忍下了许多小“气”,没有从根本上去认识去化解,所以一旦点着就是爆发。
二、一个收获:深刻认识到生气是自己的问题,不是事情值得生气或别人让你生气。在自己要生气时能够观察自己的内心、去发现问题,生气源于自己。最近几次问题我都自己认识到并化解了,而且发现了不少认识上的问题。
三、我发现我的脑袋里有很多“应该”,这成了生气的主要因素。本应该是这样的,结果却是那样的,结果和“应该”差异越大,越可能生气,是结果错了?存在是事实,它有存在的道理,那就是“应该”出了问题?为什么“应该”存在问题,只能是认识不够,值得深思。换个角度,还有一个简单方法,就是尊重事实。
虽然是一点儿小的体会,但有了这个认识后觉得很多事情都顺畅许多,共享一下,希望对大家也会有帮助。
生气在人们看来仿佛是不应该的,但不知为何,烦恼却是大部分人更不注意的问题。我发现身边的朋友和同学们,常常在我耳边唠叨说她们很烦。但问她们却又说不出理由,更多地干脆就说,因为烦所以烦。当然,还有些是含糊地说自己穷,没钱用等等的。但是,这是根本的原因吗?
每当我问她们这种问题的时候,她们都会说我很富有。当然,我现在是比较“富有”了,但是,不是她们所说的钱。昨晚在她们又一次说烦的时候,我把自己的生活情况告诉了她们,收到的几乎是惊讶的眼光。世界给予人们的烦恼,难道真的不公平吗?
是啊,生气、烦恼总在人不经意间,又好象是一种习惯,需要从自己内心去发现问题,从根本上去改变。去享受生活,对别人对自己都要宽容。
忍,心的上面有刀刃,这是压抑自己,不是真心接受,是自我伤害,最终忍无可忍的时候去伤害别人。
宽容,宽敞的内心像空谷那样去容纳万物,自己觉得舒服,也让被容纳的万物舒服,是彼此的双赢。
宽容与纵容又怎么区分呢?
混沌子说:“结果和“应该”差异越大,越可能生气...” 我觉得真是这样啊。
实际情况可能是:“结果”就是“应该”。
我们的心理越接近实际情况,就越少生气。
我们多花点时间“感激”,少花点时间“生气”,这才是善待自己。
比如最近我在电视里看到对乔羽先生的访谈节目,我才意识到,很久以来我都是乔羽先生的粉丝。读乔羽的歌词真是享受,更不用说听歌了。太好了,有乔羽;太好了,我学过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