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大同健康乐园 http://www.asall.org/bbs/

大同健康乐园-禅定、修炼、佛道儒医、疑难杂症康复、心理问题解决
共1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浏览完整版]

标题:[原创]说说对生气的一点儿认识

1楼
混沌子 发表于:2007-10-05 21:55:57

最近有一点儿收获,就是对生气的认识。通过生气发现很多问题,当然问题解决了,生气出现得就少了,就平和多了。其实不是想说生气次数多少的问题,而是我自己在生气这个问题上的发现的问题和收获。
一、生气与否要自己判断,不在别人看你是否生气。就象我以前“很少生气”,只是在别人看来如此,表面现象,对我自己来讲只是忍下了许多小“气”,没有从根本上去认识去化解,所以一旦点着就是爆发。
二、一个收获:深刻认识到生气是自己的问题,不是事情值得生气或别人让你生气。在自己要生气时能够观察自己的内心、去发现问题,生气源于自己。最近几次问题我都自己认识到并化解了,而且发现了不少认识上的问题。
三、我发现我的脑袋里有很多“应该”,这成了生气的主要因素。本应该是这样的,结果却是那样的,结果和“应该”差异越大,越可能生气,是结果错了?存在是事实,它有存在的道理,那就是“应该”出了问题?为什么“应该”存在问题,只能是认识不够,值得深思。换个角度,还有一个简单方法,就是尊重事实。

虽然是一点儿小的体会,但有了这个认识后觉得很多事情都顺畅许多,共享一下,希望对大家也会有帮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05 23:19:23编辑过]
2楼
清溪钓韵 发表于:2007-10-09 08:28:16

    生气在人们看来仿佛是不应该的,但不知为何,烦恼却是大部分人更不注意的问题。我发现身边的朋友和同学们,常常在我耳边唠叨说她们很烦。但问她们却又说不出理由,更多地干脆就说,因为烦所以烦。当然,还有些是含糊地说自己穷,没钱用等等的。但是,这是根本的原因吗?

    每当我问她们这种问题的时候,她们都会说我很富有。当然,我现在是比较“富有”了,但是,不是她们所说的钱。昨晚在她们又一次说烦的时候,我把自己的生活情况告诉了她们,收到的几乎是惊讶的眼光。世界给予人们的烦恼,难道真的不公平吗?

3楼
齐物先生 发表于:2007-10-09 09:10:25
生气、烦恼,都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但人们习惯于从外界找根源,所以要么弄不明白问题出在哪,要么就是根源越找越多无法解决。
4楼
混沌子 发表于:2007-10-09 13:09:07

是啊,生气、烦恼总在人不经意间,又好象是一种习惯,需要从自己内心去发现问题,从根本上去改变。去享受生活,对别人对自己都要宽容。

5楼
莲花主人 发表于:2007-10-09 20:26:05
以前我也很爱生气,后来慢慢明白,生气都是生自己的气呢,因为自己没看明白,没想明白才气着的,跟别人真是一点关系也没有,而且应该感谢让你“生气”的人,是他、她让你看明白了更多的事情。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6楼
清溪钓韵 发表于:2007-10-11 08:23:25
对于宽容与忍,我发现很多人容易混淆,请先生分别一下。
7楼
齐物先生 发表于:2007-10-11 09:16:02

忍,心的上面有刀刃,这是压抑自己,不是真心接受,是自我伤害,最终忍无可忍的时候去伤害别人。

宽容,宽敞的内心像空谷那样去容纳万物,自己觉得舒服,也让被容纳的万物舒服,是彼此的双赢。

8楼
云淡风轻 发表于:2007-10-11 13:17:16

宽容与纵容又怎么区分呢?

9楼
齐物先生 发表于:2007-10-11 14:59:00
宽容是心理上的平和安定,纵容是行为上的不加约束。行为上不加约束,内心往往浮躁不安,而不是平和安定,早晚会陷入混乱。
10楼
阳光 发表于:2007-10-26 13:05:58

混沌子说:“结果和“应该”差异越大,越可能生气...” 我觉得真是这样啊。

实际情况可能是:“结果”就是“应该”。

我们的心理越接近实际情况,就越少生气。

我们多花点时间“感激”,少花点时间“生气”,这才是善待自己。

比如最近我在电视里看到对乔羽先生的访谈节目,我才意识到,很久以来我都是乔羽先生的粉丝。读乔羽的歌词真是享受,更不用说听歌了。太好了,有乔羽;太好了,我学过中文。

共1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Copyright © 2006 - 2010 健康乐园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10986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