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大同健康乐园 http://www.asall.org/bbs/

大同健康乐园-禅定、修炼、佛道儒医、疑难杂症康复、心理问题解决
共28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3]
[浏览完整版]

标题:真爱无痕

1楼
云淡风轻 发表于:2008-06-14 10:36:52

我是一个看重爱的人,被爱包围的日子,生命充满活力,激情飞扬,热情如火。远离爱的时候,冷若冰霜,包裹自己,窒息得令人喘不过气只想逃离,却又逃无所逃,或者不惜以丢掉性命而去挽回远离的爱。这种对爱的贪恋与执着,使我在一次次轮回的路上吃尽苦头,受尽折磨。折磨自己,惩罚别人。可是世间的爱似乎总是短暂的,难以把握。即使有幸偶尔寻到了,一不小心就可能从指尖溜走。或者更幸运一些,一辈子能相守白头,可又要等多久才能再次相遇?

我是贪心的,我也是勇敢的。我有着荆棘鸟一般只为一放美丽歌喉而甘愿遍体鳞伤的勇气,有着为获重生而跳进熊熊烈火的决心。不管多苦多难,我一定要寻到真爱,永恒的真爱,永远不会失去的真爱。

苦寻多劫,豁然开朗。当我不苛求她的形与相的时候,我就找到她了,再也不会失去她了。来生,不管她变成一棵树,一条鱼,还是窗前的一盆花,不管她是富有还是贫穷......不管她是什么,都改变不了我对她的爱。

我寻到她了,我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她啊,她也从未离开过我。她是我走累时候,路边我依靠着的,为我遮荫的一棵树;她是我窗前那株默默无语,发出淡淡幽香的米兰;她是我独自一人在家,偎依在我脚下的的小猫;她是在我跌倒时候,悄悄把我扶起,并给我一个轻松微笑的人;她是空气,她是云彩,她是水......

她一直在以千变万化之身陪伴在我身边啊,我又何曾有一时一刻离开过真爱呢?

放开自我吧,让心灵感受真爱,拥抱真爱,生命会因沐浴真爱而灵动娇美,绚烂多姿。放开自我,让心灵接受真爱甘露的浇灌吧,生命之树会常青不老。斗转星移,时空变换,纵使地老天荒,真爱依旧,生命依旧!

2楼
阳光 发表于:2008-06-15 14:34:40

真爱是付出而不是索取。这话原来是写作文时为了拿高分才用的,但在生活的历练中,才知道原来此话当真。

有一次听广播,一个女孩子,大概是琼瑶小说看多了,把自己因爱而生的苦恼写给电台主播。她说她的男友对她很绝情,因为他明确表示已经爱上了另外一个比较富有的女孩,那个女孩能出资帮他开个店,使他所学的美术设计的专业可以派上用场。他明确地表示了这些以后,就对原来这个女孩不再理睬。她越是去找他表白爱心,他越是赶她走,极为绝情。这个女孩苦恼得很,就写信给主播说:“他为什么对我这么绝情?为什么要去爱上别人?他只知道那个女孩有钱,却不知道我这么爱他,甚至可以为他去死。”这个女孩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也没有得到答复,还是主播比较清醒,她说:“你有没有想过,你能为他去死,你的死对他有什么用呢?难道他是你给自己买的寿险的受益人?”

这个女孩很关注自己的需要和感受,但是别人的需要,别人的内心,她没有真正关心。男孩有他自己的问题,我并不认为男孩能得到钱了,就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我现在只想先看清这个女孩的问题。她对那么多需要她的人视而不见。她如果能暂时把目光从自己的需要(原来的男友)那里转移一下,“垂爱”于身边那些需要她的关心的人。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她就不会再象林黛玉一样只会掉眼泪了,变成一个不断给与真爱并最终赢得真爱的主人。

有个人说:“我已经修练到这样的境界了,取什么样的人作老婆,我都行。”当时我就觉得这真是一高人,这样的功夫岂是凡人能达到的?不过他说的这句话最好不要让他夫人听见。

3楼
澄元 发表于:2008-06-15 16:07:05

真爱,就是走出自闭牢笼的爱吧。爱在天下,囿于一小块地方所寻找到的爱是有限的。

自私、嫉妒、自大是真爱的障碍,正是如此,真爱的信息能够让我们摆脱这些杂质。

真爱无限。真爱无痕。无限的世界,如果对未知过于恐惧,对改变的彷徨过于害怕,就得不到有效的探索。

4楼
阳光 发表于:2008-06-15 22:37:32

澄元已经对未知不再恐惧,对改变不再害怕,在探索上更有收获了吧。如果有空,交流一下吧。闲着也是闲着。

父母在教孩子学走路的时候,总是鼓励,同时又很留心。多亏有父母。

既然改变是恒生态,看来现在是鼓足勇气,向前迈步的时候了。

5楼
澄元 发表于:2008-06-17 16:50:06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当下既是

还有很多名言警句,都说明了每一个选择都是需要勇于面对、认真对待的。因为不敢给自己的妥协寻借口,所以便让自己更加上进的话多说,让自己变傻的话觉之立改了。如上所相,看起来挺“高”的,事实上我还没有随心的智慧。

未知迷茫不迷茫就在自己的心念间吧。往往在智慧时阳光满路。在变傻时,就看不到路在何方了。

人最迷茫时,往往想家,想父母,想到父母的爱就会照亮自己的一方心灵,帮人重树信心。爱人、朋友、师父等也同样能给人精神上的支持,爱会消除因未知的不安。

很高兴和阳光和大家聊天,只有交流过了,才会发现朋友很多。

6楼
阳光 发表于:2008-06-21 14:30:02

本想转贴《鲁迅后院的蜗牛》,没成功。

7楼
齐物先生 发表于:2008-06-21 14:57:07

我帮你转载吧。

鲁迅后院的蜗牛

   作者空山泠雨


  想起朱安,眼前就浮现一口井。那深深的院落,高高的围墙,阴晦的天气,一个又一个孤寂的上午、下午,夜里颤抖的星星……无不使人联想起“心似枯井”这个词语。即使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在那八道湾胡同或砖塔胡同,这口井仍一如既往地空旷,孤寂,几乎令人害怕。
  鲁迅反感朱安,有充分的理由。1906年接到“母病速回”的电报,鲁迅匆匆赶到家里,却一片张灯结彩,惊愕之余很快就明白了。他没有反对,甚至家里人给他戴假辫子,也没有表示出特别的不快。他知道这个时候,一切反对都已于事无补。而朱安,一个过于平凡的绍兴女人,矮小,瘦弱,狭长脸,突出的额,小脚,不但毫不漂亮,连一般年轻女人的活力都几乎没有一点。虽然鲁迅不至于以貌取人,但我想当他看见母亲给了他这样一个“礼物”时,总不免寒心。如果朱安漂亮一点,哪怕就是像胡适原配江冬秀那样,对鲁迅可能也是个安慰。但事实就是这么残酷。当朋友向鲁迅打听成婚的事,他自嘲地说:“是母亲娶媳妇,没有我的事。”婚后第二天晚上,他在母亲房里磨蹭,不想回去睡觉,后来干脆躺在书房里。婚后第五天,就借口“不能荒废学业”,带着二弟周作人去日本了。
  上帝的居心,有时真让人怀疑。像鲁迅这么一个走在时代最前列的反封建闯将,怎么偏偏会碰上朱安这么一个最守旧最庸常的女人?鲁迅也曾想和她沟通,有一次跟她说日本有一种甜点,很好吃,朱安马上说,是的是的,我也吃过的。她可能太自卑了,急着要讨好这位“大先生”,反令鲁迅不快。那种甜点,不但绍兴没有,整个中国都没有的。鲁老太太还知道点外面的事,能看看新书报,她是一点也看不懂。当鲁迅的学生,尤其是女学生来了,小鸟一样在院子里喳喳叫,她一句话也插不上,只能静静地呆在自己房里。她的心里,真能像外表那么平静吗?
  五四之后,风气渐开,郁达夫、郭沫若等与鲁迅一样饱受旧式婚姻折磨的作家,大多挣脱了束缚,开始了新生活。也有人劝鲁迅离婚。鲁迅肯定早就彻夜不眠地考虑过,但还是难以跨出这一步。鲁迅年龄比郁达夫、郭沫若大很多,受传统影响更深,不能像郁达夫、郭沫若那样放得开,估计是一个原因。但他主要顾虑的却还是朱安。按绍兴习俗,一个嫁出去的女人被退回娘家,就会被认为是被“休”了,家人的歧视、舆论的谴责将使她处于极难堪的境地,她家庭的社会地位也将一落千丈。有些性格软弱的女人竟会因此而自杀。鲁迅显然是不忍把朱安推到这样一个境地的。在《随感录四十》中鲁迅谈到自己这一代人的婚姻:“在女性一方面,本来也没有罪,现在是做了旧习惯的牺牲。我们既然自觉着人类的道德,……又不能责备异性,于是只好陪着做一世的牺牲,完结了四千年的旧帐”。这正是鲁迅伟大的地方。什么是伟大?能为别人担当起痛苦就是伟大。郁达夫、郭沫若都是浪漫、潇洒的,他们的选择在当时情境下也无可指责,但显然与伟大无关。
  而“陪着做一世的牺牲”的,不仅是鲁迅,还有朱安。朱安这个女子,嫁给鲁迅实在是天大的不幸。她如果嫁一个普通的男子甚至就是村夫莽汉,可能也比嫁给鲁迅幸福。贫贱平凡的夫妻总还是夫妻,朱安与鲁迅却实在算不上夫妻。她曾向人诉苦道:“老太太嫌我没有儿子,大先生终年不同我说话,怎么会生儿子呢?”一个妇人对外人说出这样的话,内心的凄楚可以想见。她日常生活的中心就是侍候鲁迅的母亲,也真应了鲁迅当年的话:“是母亲娶媳妇。”与鲁迅相比,朱安更加不幸。鲁迅忍受了漫长的煎熬,最终还是等到了他的“月亮”——许广平,而朱安,却真的“做一世的牺牲”,陪伴她的,只有年迈的鲁老太太,迟迟的日光,夜夜的空房……
  过着几乎与世隔绝一般生活的朱安,却也并非真的心如枯井。她其实一直在想着改善与鲁迅的关系,只是与鲁迅在人格、思想各方面差距实在太大,根本不得要领,渐渐也就没有了机会。鲁迅和许广平在上海同居并生下海婴,对她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房东的妹妹俞芳问她以后怎么办,她凄凉地说:“过去大先生和我不好,我想好好地服侍他,一切顺着他,将来总会好的——我好比是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一点往上爬,爬得虽慢,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可是现在我没有办法了,我没有力气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无用。”读了这朴实而悲惨的言辞,我不禁泪下。——一只蜗牛!我怜悯朱安一生悲苦的命运,更惊异于她对自己处境的准确体认——每一个生命都有它对世界的感悟啊。哪一个文学家,就是鲁迅,也没想到过用这么一个比喻来形容朱安吧?朱安一生的苦难,只有自己知道,这个比喻,也只有她能想象得到。她没有文化,但她深知,她就是一只永远也爬不到墙顶的蜗牛。朱安因这个比喻而定格。如果把封建礼教比作一口深井,鲁迅和朱安都被困在井底,一点一点往上爬,鲁迅历尽千辛万苦,总算爬上来了,虽然遍体鳞伤;而朱安,永远没有爬到头!
  我止不住想,像朱安这样一个生命的诞生,究竟有什么意义呢?上帝为什么要安排这么一出荒诞得令人泪下的悲剧呢?我有一个看上去有点过于大胆的想法:我认为鲁迅生命中的两个女人,朱安与许广平,若论谁对鲁迅的影响更大,不是许广平,而是朱安。正是朱安,使鲁迅深味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命运的荒诞,断了他的后路,刺激他与传统彻底决裂,一往无前、义无反顾地反抗封建礼教,与命运进行“绝望的抗争”。一个伟人的诞生,往往出于迫不得已。鲁迅文风的阴冷、偏激、滞涩,也与朱安这个背景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说,朱安成就了鲁迅。两个反差极大的生命体被捆绑到一起,激起巨大的思想和情感波澜,不谐和处被极端放大,化作鲁迅沉郁的文字和骇人的意象,惊现于世人面前。如果鲁迅一开始就为妩媚的“月亮”所笼罩,现代文学史恐怕就要改写了。
  这,就是朱安的价值。当许广平来到鲁迅身边,鲁迅已经成熟,她看到的,是一个结果。
  因此我又想,上帝也许是对的。在他看似荒谬可憎的组合中,包含着深刻的必然。朱安,也许是上帝特意安排到鲁迅身边的。这只小小的在后院寂寞爬行的蜗牛,维系了鲁迅一生的沉重。
  鲁迅死时,朱安在北京的宅院里设立灵堂,一身孝服为鲁迅守灵。
  朱安死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人。在遗嘱中,朱安说:“灵柩回南,葬在大先生之旁。”
  这个愿望显然是无法实现的。她被葬在北京西直门外保福寺村,仍然陪伴她侍候了一生的鲁老太太。

8楼
阳光 发表于:2008-06-21 16:28:09

谢谢帮忙啊。

昨晚看《读者》,鲁迅后院的蜗牛这篇文章就让我感觉很凄凉。鲁迅这么一位关心国家和民众幸福的人,却无法使与自己近在咫尺的人获得幸福。他自己也未能使自己获得幸福。

鲁迅及其同时代的斗士们看到了封建礼教的禁锢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他们以及后来者经过浴血奋战,终于摧毁了封建礼教,这是时代的胜利。但今天夫妻间能够通过互相帮助而使对方获得幸福的情况,也并不普遍,并不持久。看来封建礼教的禁锢之外,还有深层的束缚。人心要真正走向幸福,还需要更高的智慧来融化坚冰。

过去所做错的一切,都是因为智慧还没有达到那一层。今天所迎来的所有智慧之光都是因为前辈们在生活的磨砺中孕育出的智慧之花在这个时空里绽放。除了悔过就剩下感恩。

9楼
齐物先生 发表于:2008-06-21 20:32:38
鲁迅内心因有太多不平之气,所以婚姻也充满了矛盾,同时他的矛盾给家庭带给了太多的痛苦。
10楼
石鼎散人 发表于:2008-06-23 09:45:47

家庭底事有烦忧?天壤何因少自由?不作夫妻便生死,翻教骨肉判恩仇。

夫妻可能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关系了,因为爱是一种极其复杂的东西,有时爱里面就藏着恨。

共28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3]

Copyright © 2006 - 2010 健康乐园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10889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