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乐园里讲的一些理念,以前也随处可见。比如:知足常乐;心平气和;一切都是合理的;快乐,享受。但是原来总觉得这些理念缺少忧患意识,助长麻木思想,会把人变成阿Q的。一次次的精神胜利法之后,最终发现梦做完了,面对冷酷的现实,无助又无奈。所以我对这些理念一直是有所保留的。
在健康乐园进一步学习和实践后,我有了现在的看法。我觉得健康乐园的主人和阿Q在外表上看起来好像有逆来顺受,快乐忘忧的共性。但在本质上却是有天壤之别的。
阿Q的人生没有一个根本愿望,混到哪里算哪里。健康乐园的主人看上去好像也是混到哪里算哪里,但他们的人生是有大愿的。阿Q没有得到父母的教育,社会除了压迫、鄙视他之外也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所以他没有正愿,就象是无根的浮萍。只有鲁迅先生真正关心阿Q们的命运,当惊世之作《阿Q正传》诞生的时候,社会已经被震动了,尽管当时人们未必完全看得清楚这些。
鲁迅先生以及他的同志们,关注的是社会制度,把问题的根源归结为社会制度。他们已经用生命进行了伟大的实践。站在前人实践的基础之上,健康乐园的主人在当今的时空,关注的是天、地、人之间潜在的动力。社会制度的变迁只能随着生产力的逐步发展而发生,这漫长的变迁就如同人们居住的房屋的变化,从洞穴到现代建筑以及未来人居,这漫长的变迁只是人类的外壳,而天、地、人之间潜在的关系与动力才是本体。
面对“不公”,有人选择怨天尤人,有人选择反抗,有人选择复仇,有人选择逆来顺受,阿Q选择了逃避,每一次精神胜利法都只是一种暂时的逃避。而健康乐园的主人会选择欣然接受,因为那是为实现人生大愿而出现在面前的一条道路。欣然走过之后,再回头一看,就明白了天、地、人之间潜在的关系与动力。阿Q却没有明白,到死都未明白。
阿Q通过一次次的精神胜利法使自己暂时忘忧,但是他每次“胜利”之后,都快乐吗?他看上去对什么都无所谓,但是读者品到的却是他心中无限的无奈与心酸。健康乐园的主人要做真正的主人,就不要心酸与无奈。他们越明白就越自信,真正的胜利从来都属于自信者。做真正的主人的快乐,阿Q却没有体会过,到死都未体会过。
阿Q暂时忘忧,到处找乐,比如去做法场的看客,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任何一件事。他也许在欺负小尼姑的时候,心中感受到了一些“快乐”和“享受”,但这不是健康的快乐和享受。健康乐园的主人能享受来到面前的每一件事,因为每一件事都是天地根据每个人的根本愿望而派来的使者。阿Q却没有接受过这样的使者的帮助,到死都未接受过。
阿Q已经往生了吧,愿生者都做主人,因看得到而自信,因自信而有享受的能力。
以上均是我个人的看法,欢迎健康乐园的主人们指正。
澄元说的很对。学会改变才是智慧吧。
真理多跨半步就会变成谬论,阿Q与庄子也相距不远。
“去年贫,犹有立锥之地”,大概可以形容阿Q。
“今年贫,锥也无”,大概可以形容庄子,形容健康乐园。
锥是什么呢?
是执着吧。
真理多跨半步就会变成谬论,阿Q与庄子也相距不远。
“去年贫,犹有立锥之地”,大概可以形容阿Q。
“今年贫,锥也无”,大概可以形容庄子,形容健康乐园。
锥是什么呢?
是执着吧。
认为锥是最后的面子,因为健康乐园讲究不要脸。
真理多跨半步就会变成谬论,阿Q与庄子也相距不远。
“去年贫,犹有立锥之地”,大概可以形容阿Q。
“今年贫,锥也无”,大概可以形容庄子,形容健康乐园。
锥是什么呢?
是执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