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健康乐园读书品茗智慧传承 → [分享]五篇灵文之----最上一乘妙诀


  共有1550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分享]五篇灵文之----最上一乘妙诀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南冥天池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1015 积分:622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02-14 12:49:51
[分享]五篇灵文之----最上一乘妙诀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02-17 14:54:39

 

最上一乘妙诀  

 

重阳祖师心传 清虚子录

  

 

      夫最上者  以太虚为鼎   太极为炉  清净为妙用  无为为丹基  性命为铅汞  定慧为水火   以自然造化为真种子  以勿忘勿助为火侯  洗心涤虑为沐浴  存神定息为固济  戒定慧为三要  先天之中为玄关  明心为应验   见性为凝结   三元混合为圣胎   打成一片为丹成   身外有身为脱胎   打破虚空为了当

此最上一乘之妙道  三教同源之心法  上士行之不怠  直超圣域   顿悟圆通    形神俱妙   与道合真   逍遥极乐    永劫不坏   即大觉金仙之位也

 



我心似红莲 扶摇任天然 何物堪比伦 悠悠碧空远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北海散人
  2楼 个性首页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北海散人
等级:版主 帖子:1409 积分:14661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6-10-08 20:31:0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02-18 00:14:46

一切传统修炼理论或方法,都可以破掉了。在当前的时代,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中脉七轮可破,其他的一切也都可破。



我自然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南冥天池
  3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1015 积分:622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02-14 12:49:5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02-18 08:33:02

这篇东西好啊,本来就破的比较彻底。



我心似红莲 扶摇任天然 何物堪比伦 悠悠碧空远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北海散人
  4楼 个性首页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北海散人
等级:版主 帖子:1409 积分:14661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6-10-08 20:31:0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02-18 11:17:31

这个坑,又大又漂亮。绝对是金丹大道之坑。 开始时,王重阳遁世于地缝之中,从王重阳之后的徒弟,都偏离了金丹大道。 为什么,他掉坑里了。

但不管怎么说,王重阳的坑,能掉进去,也算是天大的福气了。



我自然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南冥天池
  5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1015 积分:622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02-14 12:49:5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02-18 12:26:36

以下是引用北海散人在2011-02-18 11:17:31的发言:

这个坑,又大又漂亮。绝对是金丹大道之坑。 开始时,王重阳遁世于地缝之中,从王重阳之后的徒弟,都偏离了金丹大道。 为什么,他掉坑里了。

但不管怎么说,王重阳的坑,能掉进去,也算是天大的福气了。

你改行填坑啦

五篇灵文后面的部分我还没发呢...发了可就真套死了。

 

这里面确实有坑 正如你所说能掉进去确实是福分,能掉进去还能再爬出来就真的是了不起。

 



我心似红莲 扶摇任天然 何物堪比伦 悠悠碧空远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北海散人
  6楼 个性首页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北海散人
等级:版主 帖子:1409 积分:14661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6-10-08 20:31:01
五篇灵文-重阳祖师心传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02-18 15:01:22

五篇灵文-重阳祖师心传

五篇灵文
(玄关羽客按:或言:昔钟吕二祖传重阳祖师于终南山,乃金莲正宗之心传也。修行、调药,乃致于大成之捷径心诀,尽示于此文也。)

斯文乃金丹之至宝,非其人而不可传也,若上根大器大德之子遇此书,修仙之正路耳。以天心为主,以元神为用,以三宝为基。外三宝不漏,内三宝自合也。始得天人感通,先天之炁自然归之。然人之一身内外,四大上下,皆属后天阴阳;惟有先天一点至阳之炁,混于杳冥不测之内,至虚至灵,难求难见。虽然外来,实由内孕。先天若无后天,何以招摄?后天不得先天,岂得变通?此乃无中生有,有中生无。无因有激之而成象,有因无感之而通灵;先后二天之炁,如谷之应声。神仙妙用,只是采取先天真阳之炁,以为金丹之母,点化己身阳炁,以变纯阳之体。却从炼己纯熟,方得先天造化,玄珠成象,太乙含真,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此皆自然而然,不假一毫作为也。
玉液章第一
神不离炁,炁不离神,呼吸往来归乎一源,不可著体,不可运用,委志虚无,寂然常照,身心无为,而神炁自然有所为,犹天地无为,万物自然化育。
工夫已久,静而生定,神入炁中,炁与神合,五行四象,自然攒簇,精凝炁结,此坎离交媾,初静之功。纯阴之下,须用阳火锻炼,方得真炁发生,神明自来矣。
产药章第二
神守坤宫,真火自来。坤宫乃产药川源,阴阳交媾之处。若不得真火锻炼,则金水混融;若不专心致志,则阳火散漫,大药终不能生,先天何由而得?锻炼之久,水见火则自然化为一炁,薰蒸上腾,河车搬运,周流不息。真精自此而生,元炁胚胎于此,呼吸相合,脉住炁停,静而生定。大定之中,先天一炁自虚无中而来,是以先天母炁而伏后天子炁,顺其自然,不可欲速,先天自发也。
混沌之初,天地未判,玄黄相杂,时至炁化,定中生动。只这动处,方知造化。若有一物或明或隐,不内不外,此是大药如萌。不可遽采之,若有一毫念起,天真遂丧矣。
 
采药章第三
神守干宫,真炁自归。干宫乃造化之源,生身受炁之初。知之修炼,谓之圣人。始则凝神于坤,锻炼阴精化为阳炁,熏蒸上腾,河车搬运,周流不息;次则凝神于干,渐炼渐凝,渐聚渐结,结成一颗玄珠。大如黍米,得在目前,一得永得,先天虚无真炁,自然归之。待其铅光闪灼,如月之象,汞炁飞扬,如日之象,不时日月交合一处,一点灵光,圆陀陀,光烁烁,照耀上下,内真外应,先天之炁,自虚无中而来,是以母炁而伏子炁,自然感合造化之妙。药从外来,非假存想。
初炼丹时便向水中求之,终落顽空,毕竟无成。须以我之真炁而感天地之至精,当以阳燧方诸水火感通之理,推之自得。
当其日月交光之候,先天适至之时,泥丸风生,欲海波澄,此身如在万丈海中,不知有水,不知有火,不知有天地人我,浑如醉梦,正是龙虎交会之际,金木相啖,水火相激,景象发现,迅如雷电,急急采取。其采取之妙,如发千钓之弩,惟用一寸之机,似采非采,不采实采,乃为真采也。
得药章第四
神守玄宫,意迎牝府,神意相合,先天自得。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一点红光,闪入下元,己之真炁,翕然凑合。阴乃抱阳,阳乃激阴,至精发现,海泛浪涌。自太玄关升入泥丸,化为金液,吞入腹内,香甜清爽,万孔生春,遍体生光。至此乃是乾坤交媾,一得永得之妙。全在防危虑险,即当牢封固闭,勿令渗漏,以便温养。
 
温养第五
神守黄房,金胎自成。黄房乃干之下,坤之上。规中之妙,十二时中,念念在兹,含光藏曜,行住坐卧,绵绵若存,如鸡抱卵,如龙养珠,抱元守一,先天元神之炁,刻刻相合,渐渐相化。但安神息,不运火而火自运,百日功灵,十月胎圆,阴魄自化,阳神出现。千日之后,温养火足,剥尽群阴,体变纯阳,婴儿现象,身外有身,形如烟霞,神同太虚。隐则形归于神,显则神同于炁。步日月而无影,贯金石而无碍。温养三年之后,婴儿老成,不可远离,直至九年,与太虚同体,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天地山川有时崩坏,惟吾之道体浩劫长存,潜伏人间,积功立行,提挈天地,把握阴阳,所以阴阳不能陶铸也。天仙之道,斯乃毕矣。
 
最上一乘妙诀,重阳祖师心传,清虚子录。

 

 

 



我自然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北海散人
  7楼 个性首页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北海散人
等级:版主 帖子:1409 积分:14661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6-10-08 20:31:01
五篇灵文—王重阳注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02-18 15:01:38

五篇灵文—王重阳注
重阳帝君圣注之「五篇灵文」
编者按:五篇灵文,乃金正隆五年中秋,纯阳帝君持以授王重阳者,重阳依文修持,七年而道成。大定九年,重阳上仙之时,众皆号恸,重阳忽开目谓丹阳曰:「昔日甘河所得纯阳手授秘语五篇,经余手注,今付与汝,汝其入关化众入道。」其后丹阳真君,化众入道之时,将秘语五篇,更名为五篇灵文,择其上根之器,大德之子,授此灵文,乃得传布于世,岂不宝哉?!
注:【】内为原文

【斯文乃金丹之至宝,非其人而不可传也。若上根上器,大德之子,得遇此书,修仙之正路耳!】
重阳帝君圣注曰:仙有五等,鬼仙不足取,人仙不必论,地仙住世长年。神仙出有入无,隐显莫测,身外有身,能二其身者,是谓神仙。天仙者,列于神仙之上。学道之士,勿为中下之徒,当学最上一乘之真法,无上至极之妙道。洞晓天地阴阳,深达五行造化,阴阳二字,理莫大焉,天地日月五行,由此而化。太极既判,清气上升,在天成象;浊气下降,在地成形。木火之精为太阳;金水之华为太阴,天地日月,感二气而化成也。此二气互运于天地之间,周流不已,化生万类。然人也之生。禀父精母血,天之阳气,地之阴气,日之阳魂,月之阴魄,火之阳神,水之阴精,人之一身造化,与天地同一气也。天地乃人之大父母,悟之者超乎天地阴阳之外;迷之者罹乎苦海万象之中。不被五行之所拘,阴阳之所缚,是谓上品天仙,不悟之者,与造物同沦,悲哉!
【以天心为主,以元神为用。】
重阳帝君圣注曰:天心者,妙圆之真心也。释氏所谓妙明真心,心本妙明,无染无着,清净之体,稍有染著,即名之妄也。此心是太极之根,虚无之体,阴阳之祖,天地之心,故曰天心也。元神者,乃不生不灭,无朽无坏之真灵,非思虑妄想之心,天心乃元神之主宰,元神乃天心之妙用。故以如如不动,妙圆天心为主,以不坏不灭灵妙元神为用也。
【以三宝为基,外三宝不漏,内三宝自合也。】
重阳帝君圣注曰:内三宝者,精气神是也;外三宝者,耳目口是也。须以耳目口,闭塞勿发通。目视色则神从目漏;耳听声则精从耳漏;口开言则气从口漏。视听言时动于外,则精气神日耗于内,渐渐衰老,耗尽则死。所谓固三宝者,目不妄视,耳不妄听,口不妄言,是谓外三宝不漏也。目不视而神在心,耳不听而精在肾,口不言而气在丹田,是谓内三宝自合也。
【始得天人感通,先天之气,自然归之。】
重阳帝君圣注曰:天者,先天气也;人者,后天形也。修仙之士,若常涵养如如不动之天心,灵妙不昧之元神,行住坐卧,摄于玄关一窍之中,自然目不妄视,耳不妄听,口不妄言,内真外应,先天之气自然感通,归于吾身矣。
【然人之一身内外,四大上下,皆属后天阴阳,惟有先天一点至阳之气,混于杳冥不测之内,至虚至灵,难求难见。】
重阳帝君圣注曰:人之一身,外有四肢百骸,内有五脏六腑,至于涕唾津精气血液者,俱是有形之物,皆属后天阴浊。这点至阳之气,即先天真一之气,谓太乙含真气也。恍惚杳冥者,指先天发生之所也。欲先天至阳之气发现,别无他术,只是一静之工夫耳。静工之道,只在去妄念上做工夫,观一身皆空,寂然不动之中,忽然一点真阳,发现于恍惚之中,若有若无,杳冥之中,难测难窥,非内非外,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
【虽然外来,实由内孕。】
重阳帝君圣注曰:万物负阴而抱阳。人之一身,四大虽属阴浊,内含一点先天元阳,本自良知良能,本妙本明。因人七情六欲攻于内,寒劳暑役伐于外,以致元阳散尽,而不知觉悟,随造化而沦没矣!知之修炼,收视返听,忘物抱真,视听不漏于声色,妙湛不漏于念想,真精自固,元神自充,内真外应,先天一气自虚无中而来,点化身内之金丹,故曰虽从外来,实由内孕。是以母气而伏子气,神抱于气,气抱于神。当斯之际,丹田温暖,三关升降,上下冲和,醍醐灌顶,甘露洒心,钧天妙乐,耳中常闻,至宝玄珠,目中常见,此乃真景象也,非譬喻也。「真精既返黄金室,一颗明珠永不离。」岂虚言哉?!
【先天若无后天,何以招摄?后天不得先天,岂能变通?此乃无中生有,有中生无。无因有激之而成象;有因无感之而通灵,先后二天之气,如谷之应声。】
重阳帝君圣注曰:先天者,入于无象;后天者,滞于有形。先天者,真净妙明之心也;后天者,端严具足之形也。先天妙明真性,本来清净,无始以来,一念垂珠,至于今日,若不得后天具足之体招摄,则阴灵孤妙。后天具足之体,若不得先天灵妙之元神,则不能变化通灵,岂能超凡入圣?夫性命者,神气之根源也。气者天一之水,神者太乙含真,性者无中之有象,命者有中之虚无。命无性不灵,性无命不立。无者是先天之性,神者真一之气也;有者后天之命,气者真一之精也。此有形阴质,因一点无象阳气而生,此有形之内,怀无象之真,必假煅炼澄清,方得玄珠显象,玄珠既显,采归炉内,有无混融,二气感通,如影之随形,如谷之应声,自然心凝形释,骨肉都融,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神仙妙用,只是采取先天真阳之气,以金丹之母,点化己身之阴气,以变纯阳之体。】
重阳帝君圣注曰:金丹在内,药从外来,实由内孕。何也?盖神依形生,既有此物,一点先天,在人身个个不无,人人本有。世人迷真顺情,情境既熟,爱河流浪,欲海波深。实观觉悟之者,得遇真师,指示这先天一气,药从外来,依形而生。采取之法,只是忘情忘形,委志虚无,一念不生,静中至寂,忽然天光自发,不内不外之间,若有一物,或明或隐,乃玄珠成象。玄珠因何而成象?皆因静寂之时,神抱于气,气结精凝,结成一粒金丹,永在丹田之内,外现玄境之象,犹如室内之灯光,照透窗外之明朗。「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待他一点自归后,身中化作四时春。」温养丹鼎,光透帘帏,此之谓玄珠,外药也,先天真元也。真阳火也,铅遇癸生也,于斯之时,宜当于静,方可采取归来。自觉丹田火炽,两肾气暖,三关升降,一气冲和,醍醐灌顶,甘露酒心,内景无穷,笔难尽述。先天气生,即一阳动时,更生天地,别立乾坤,回阳换骨之时也。人自父母媾精,胎形十月渐满,气足形全而生身,其一点灵光元阳之气,已含于内。既有此身,则阴系阳,五行之内,死生贵贱,莫能逃也。既得先天真阳,归于身内,假作炉鼎,与后天真阴交媾,二气氤氲,结成仙胎。返炼五行,逆施造化,当三万刻工夫,不差毫发,方得火候,不减丝毫。须要十月功成,脱胎飞升,五行不能拘,阴阳不能陶。通身阴浊,尽化纯阳,跳出樊笼,散荡逍遥无穷矣!
【卻从炼己纯熟,方得先天造化。玄珠成象,太乙含真,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此皆自然而然,不假一毫作为也。】
重阳帝君圣注曰:二六时中,逆而修之,不顺熟境,勤持道念,目不随色顺境;耳不随声逐境;鼻不随香臭境;舌不随味美境;身不随触欲境;意不随情熟境。觉而常照,照而常寂。如斯不顺人情熟境,久久自然天理纯真,炼己即炼心也。心为离,离者己土也。炼心不动,即离宫修定,定则气和,和则身安,安则精气充满,满则铅汞凝结,结则造化自有,玄珠成象,太乙含真,金液炼形,骨化寒琼,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皆自然也。若非操持谨守,降心炼性,必无自致之理。然此工夫,必加勇猛决烈之心,舍死忘生之志,乃可纯熟矣。心死方得神活,此之谓也。

2.炁篇灵文
玉液章第一
【神不离气,气不离神,呼吸往来,归乎一源,不可著体,不可运用,委志虚无,寂然常照,身心无为,而神气自然有所为。犹天地无为,万物自然化育。】
重阳帝君圣注曰: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二气相交,自然神抱于气,气抱于神,先后二天之气,相交相得者,浑如醉梦,自然而然,无一毫作为也。吸则气,呼则神,神呼气吸,上下往来,复归于本源,炼结成丹,为之胎。身心大定无为,而神气自然有所为,委志虚无,不可存想,犹如天地之定静,自然阳升阴降,日往月来,而造万物也。
【释词】:
※神呼气吸:即阖辟也。呼则神降气穴,谓之烹炼;吸则气升泥丸,谓之采取。采取与烹炼。丹道之秘机也。
※上下往来:上谓进阳火,下则退阴符。往者自子至己,气升泥丸也;来者自午至亥,气降气穴也。上下往来,亦即阖辟也。
【工夫已久,静而生定,神入气中,气与神合,五行四象,自然攒簇,精凝气结,此坎离交媾,初静之功。纯阴之下,须用阳火锻炼,方得真气发生,神明自来矣!】
重阳帝君圣注曰:炼己纯熟,工夫静久,自然神气交合。神属南方火,火在卦为离;精属北方水,水在卦为坎。魂属东方木,木在卦为震;魄属西方金,金在卦为兑:意属中央土,土在卦为坤。名曰中宫黄庭,先天玄关为乾。既神与气合,神入气中,自然五行四象攒簇,是为坎离交媾之功也。纯阴用火,谓凝神下照坤宫,杳杳冥冥,而得真气发生,谓一阳生而为复也。【释词】:
※坎离交媾:离为火,火者神也;坎为水,水者精气也。坎离,即神和气也。凝神入气穴,则神与气合,谓之坎离交媾。
※真气:即真精也,真精又名元精。
※神明自来:一阳来复,则真气生,真气生则神明自来。盖神气有同动之机也。
【释义】:
本章首言神不离气,则气自然不会离开神。要神不离气,就要先炼己,炼已之法,即「委志虚无,寂然常照,身心无为。」如此炼已工夫已久,行「气与神合」,「精凝气结」,这就叫做「坎离交媾」了。以上是文火之功,但是也不要忘记武火。武火是「纯阴之下,须用阳火锻炼,方得真气发生。」如此文武火候交替运用,自然就得「真气发生,神明自来」了。

3.产药章第二
【神守坤宫,真火自来。坤宫乃产药川源,阴阳交媾之处。】
重阳帝君圣注曰:坤宫乃人身中黄庭宫也。即心下肾上,肝西肺东,内肾之前,脐轮之后,中虚之窍,真气发生之所。人自父母胞胎,一身之精粹,其连如环,其白如练,先生三元,后生两肾,两肾既生,渐生两目,后生两外肾。三才既全,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渐次而生。此一窍乃祖气之宫,故曰坤宫,坤乃承载万物之谓也,实为产药川源之处,阴阳交媾之所也。神守坤宫,要昼夜之间,时刻不离,元神下照,回光静定,逆施造化,拨转天关,大药自此而生,金丹由是而结也。
【释词】:
※坤宫:即丹田气穴也。
※黄庭宫:柳华阳真人云:「窍即丹田,上乃金鼎,鼎稍上即黄庭,窍下即关元,古谓上黄庭下关元是也。」又云:「但黄庭金鼎气穴关元四穴,俱是无形」「气发则成窍,机息则渺茫。」「若执形求之,则谬矣!」故知黄庭宫在气穴之稍上而已。
※三元:乃元精、元气、元神也。
【若不得真火煅炼,则金水混融;若不专心致志,则阳火散漫,大药终不能生,先天何由而得?煅炼之久,水见火则自然化为一气,熏蒸上腾,河车搬运,周流不息,真精自此而生,元气胚胎于此。呼吸相合,脉住气停,静而生定,大定之中,先天一气,自虚无中而来。是以先天母气。而伏后天子气,顺其自然,不可欲速,先天自发也。】
重阳帝君圣注曰:坤宫之火,曰真人之火也。常以神照坤宫,煅炼阴阳,精化为气,专心致志,于行住坐卧之间,皆可随意守之,不可散乱。日久而不见其功者,皆因心中杂乱。若煅炼之久,精得火炼,自然化为一气,日久三震,响上泥丸,化为甘露,降下重楼,凝为精液,便归坤位,胚胎元气,渐渐壮旺,神呼气吸,自然含育,周流不息,气脉以停,而入静定。大定之中,忽然而动,乃先天一气发生,自乾宫而来,如母恋子,自然感合,神变莫测,听其自然,不可欲速,时至气化,自然见其功效也。天光者,神光也。工夫久静,神光照烛,静则神灵,表里透澈,发现于外。色象不能碍,爱欲不能障,自然隔墙见物,预知前世矣。
【释词】:
※泥丸:挼九宫洞真经曰:双眉中间;入内三分曰双田宫;入内一寸曰明堂宫;入内二寸曰洞房:入内三寸曰泥丸宫;入内四寸曰流珠宫;入内五寸曰帝一宫。在明堂宫上一寸为天庭宫;洞房上一寸为极真宫;泥丸宫上一寸为玄丹宫;流珠宫上一寸为太皇宫。泥丸宫居九宫之中,谓之上丹田也。
※重楼:又称十二重楼,即喉管也。因喉管有十二环节,故称十二重楼。
【混沌之初,天地未判,玄黄相杂,时至气化,定中生动。只这动处,方知造化,若有一物,或明或隐,不内不外,此是大药始萌,不可逻採之。若有一毫念起,天真遂丧矣!】
重阳帝君圣注曰:天之轻清在上,其色玄;地之重浊在下,其色黄。天地未判之前,浑沦一气,玄黄不分,清浊未定,混而为一。时至气化,清气上浮为天,浊气下凝为地。地气上升,天气下降,二气氤氲,化生万物。清净之功亦然,先天真阳,与后天真阴,阴阳混一,犹如天地玄黄相杂,忽然定中生动,造化自现,如天地一判,别立乾坤是也。若有一物,或明或隐,乃玄珠成象也。此玄珠似乎在外,闭目甚分明;似乎在内,开眼却清白。有象,他人不能见:无象,独自见分明,故曰无象玄珠。乃是大药之苗始生,其药尚嫩,故不可采,若有妄念采之,必失玄珠,丧却天真至宝,反成魔狂,呼吸乱奔,不可救也。命宝不可轻弄,其斯之谓!
【释词】:
※大药:按此处所称之大药,乃小药也。何以知之?因「小药生而后采;大药采而后生」也。帝君圣注云:「大药之苗始生,其药尚嫩,故不可采。」既称为大药之而,又有老嫩,则此时乃小药也。按自古圣真均称药气曰大药。小药之名;自曹还阳伍冲虚二真人始,因药气初生,其阳甚微,故称小药,以与其后有火珠成形之大药区别。故此书则凡有药气生,均称之为大药也。
※玄珠:按度人妙经云:「元始悬一宝珠,大如黍米,在空玄之中,去地五丈。」故玄珠者,乃言宝珠在空玄之中也。释迦睹明星而悟道,明星,即玄珠也,盖小药产生之前,有一明珠空悬吾人之眼前,去地约五丈之高,功力加深,其珠愈明,当其如明星耀目之时,则小药产生之期不远矣。
【释义】:
神守坤宫,即凝神入气穴之意。真火,即真人之息也。真火煅炼,即息息归根,绵绵不断之意也。专心致志,即致虚极守静笃之工也。行住坐卧,即马丹阳真人云:「行则措足于坦途;住则凝神于大虚;坐则调鼻端之息;卧则抱脐下之珠。」如此修持,则先天一气,自然从虚无中而来,小药产矣。大药之苗始生(即小药生也),要调其老嫩,于其不老不嫩之中采之,则命宝得矣。

4.采药章第三
【神守乾宫,真炁自归。乾宫乃造化之源,生身受炁之初。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重阳帝君圣注曰:坤宫属地为阴,应人后天有终之形;乾宫属天为阳,应人先天无始之神。乾宫乃虚无玄关一窍是也,实为造化之源。自无而有,谓之造;自有而无,谓之化,由造而化也。始则受气于虚无一窍而生,终则散精于幻妄六贼而死,造化循环,不知几万劫矣!
【释词】:
※幻妄六贼:色、声、香、味、触、法,谓之幻妄六贼。楞严经云:「眼耳鼻舌,及与身心,六为贼媒,自劫家宝。」六贼藉吾身贼媒之介,终日耗散精气,耗尽则死,故修道之人,眼不视色,耳不听声,鼻不受香,口不味味,身离细滑,意不妄念,以避六贼。
【始则凝神于坤,煅炼阴精,化为阳气,熏蒸上腾,河车搬运,周流不息。次则凝神于乾,渐炼渐凝,渐聚渐结,结成一颗玄珠,大如黍米,恒在目前,一得永得,先天虚无真气,自然归之。待其铅光闪烁,如月之象;汞气飞扬,如日之象,日月交合一处,一点灵光,圆陀陀,光烁烁,照耀上下,内真外应。先天之气,自虚无中而来,是以母气,而伏子气,自然感合。造化之妙,药从外来,非假存想。】
重阳帝君圣注曰:人禀天地阴阳二气以生,真阳之气在身,为铅为精为坎;真阴之气在心,为汞为神为离。象曰,人与天地之气同体是也。修真之士,既得大药始萌,玄珠成象,而内精神壮旺。当此之际,神中之精,下交于坎;精中之神,上交于离。内则精神交合于内,外则阴阳交合于外,内外明彻,照耀上下,化为一颗明珠,圆陀陀,光烁烁,三关升降,上下旋转如轮,周流不息。如斯景象,是内之精神和合,金木交并,水火激发之际,是内有真实,故外应其景象也。若非亲造真境,岂能有此哉?先天之气,母气也;后天之气,子气也,自然感合,返斯造化之妙,始得药从外来。母气天气也,子气人气也。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天气归一身,皆成自然人,还将上天气,以制九天魂,此同类之谓也。先坤后乾者,又名移炉换鼎是也。此乃金丹之真窍妙,先天火候之秘诀也。
【初炼丹时,便向水中求之,终落顽空,毕竟无成。须以我之真气,而感天地之至精,当以阳燧、方诸、水火感通之理,推之自得。】
重阳帝君圣注曰:初炼丹时,先须神照坤宫,以火炼药,以神驭气。待真气发生,后守乾宫,悬胎鼎内,结成玄珠,炼成大药,吞入腹中,点化己之阴气,变成乾阳之体,此真空之妙用也。时人不悟真空之妙用,不遇至人之传授,道听途说,盲修瞎炼,便向水中求之,水者,杳冥之谓也。忘念忘体于杳冥之中,岂不落于顽空乎?必竟终无成丹之理也。阳燧火珠也,太阳正宫,以火珠向日燧之;方诸水珠也,太阴正宫,以水珠向月诸之,天地悬隔之远,一刻之中,自然得水火也。彼物受气之偏,尚能感通日月,何况人为万物之灵根乎?静定之中,岂不感通身中妙化,而结成金丹也哉。
【释词】:
※阳燧:火镜也。以铜为之,形如镜,向日则火生。淮南子天文注云:「取金杯无缘者,熟摩令热,日中时,以当日下,以艾承之,则燃得火也。」按此即以回光凹镜取火之理,能合光线折射,聚于弧心,故能得火。重阳帝君言阳燧乃系火珠,则此珠应以透明之玻璃或琉璃为之,盖取凸镜之理,阳光透过此镜,则聚于一点,可以引火也。
※方诸:大蛤也。古以大蛤置于月明之夜,则蛤中生水也。淮南子云:「方诸见月则津而为水。」此因蛤性至寒,月夜之中,空气中之水蒸气,遇寒而凝结为水也。重阳帝君云方诸为水珠,盖取蛤类之物凿磨成珠,水蒸气遇之,仍可凝结为水,不过须另以皿具盛之而已。
【当其日月交光之候,先天适至之时,泥丸风生,欲海波澄,此身如在万丈海中,不知有水,不知有火,不知天地人我,浑如醉梦,正是龙虎交会之际,金木相啖,水火相激,景象发现,迅如雷电,急急采取。其采取之妙,如发千钧之弩,惟用一寸之机,似采非采,不采实采,乃为真采也。】
重阳帝君圣注曰:不知如醉,此是得药之景象也。当其玄珠成象,日月交光,正是采药之时,先天适至之候。当此之时,泥丸自觉风生,从天吹下,灌入玄关两目之中,径通周身,关窍齐开,骨节如断,酸软如绵,心冷如冰,丹田如火,身心欠爽,慎勿恐怖,正是水火烹蒸激泼之时,龙虎金木交会之际。少刻,三宫气满,二气冲和,尘情尽绝,神气泰定,恍如醉梦,犹如万水万火,互相感激,不知天地人我,只闻千钟雷鸣,万道霞光,灵明内外,琳琅满室,雷轰电掣,撼动乾坤,采药归来。这个妙用,如半寸之机,发千钧之弩;一旋之水,斡万斛之舟。经云:「人发杀机,天地反复。」乃真机之妙用也。又云:「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又云:「杨柳风来面上吹,梧桐月向怀中照。」「泥丸风清,绛宫月朗。」「林间嫩风清,一派天音降」之句,皆形容先天一气,自外而来也。
编者说明:本章第一节,神守乾宫,真气自来,乃七日采大药之工。第二节,始则凝神于坤,煅炼阴精,是下手工法。河车搬运,周流不息,乃三百周天之工法。凝神于乾,渐炼渐凝,渐聚渐结,结成一颗玄珠,即第一节之采大药工法之说明,一点灵光,圆陀陀,光烁烁,是大药之现象。第三节云:「初炼丹时,便向水中求之,终落顽空。」此乃阴神工夫,重阳帝君指为:「盲修瞎炼。」并说明其理由云:「水者,杳冥之谓也,忘念忘体于杳冥之中,岂不落于顽空乎?」复说明炼丹之正法云:「初炼丹时,先须神照坤宫,以火炼药,以神驭气。」如此方有「真气发生」。第四节言「日月交光,先天适至。」「不知天地人我,浑如醉梦。」正是小药发生之时,必须「急急采取」,其采取之妙,如半寸之机,发千钧之弩。得活子时之正,简而易行也。
【释义】:
本章篇名采药,乃说明采小药及采大药之功法。然其叙说,则先大药而后小药,将次序颠倒,亦取秘密不说明之法。盖采药功法,乃丹道中之最秘天机,即道宗纯阳帝君,亦不敢顺序明言也。编者按,本章第一节神守乾宫,真气自归,乃七日采大药之工。第二节言,始则凝神于坤,煅炼阴精,是下手工法。河车搬运,周流不息,是小周天的工法,三百个周天之时,即止火之候。凝神于乾,渐炼渐凝,渐聚渐结,结成一颗玄珠,即第一节之采大药功法,作更详细之说明。一点灵光,圆陀陀,光烁烁,是得大药的现象。西游记形容孙悟空从八卦炉(指小周天)中逃出之时,其法象为:「圆陀陀,光烁烁,亘古常存人怎学?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颗摩尼珠。」即邱长春真人说明修道之人,在得到大药时之景象,和水不能溺,火不能焚之法身。第三节云:「初炼丹时,便向水中求之,终落顽空。」重阳帝君指为:「盲修瞎炼」。并说明其理由云:「水者,杳冥之谓也,忘念忘体于杳冥之中,岂不落于顽空乎?」再说明炼丹之正法云:「初炼丹时,先须神照坤宫,以火炼药,以神驭气,待真气发生。」杳冥是阴神功夫,所谓「万劫阴灵难入圣」,即便修得灰灰相,也不过为一灵鬼耳!神照坤宫,即是回光返照。丹经所谓:「迥光即是长生药。」是也。第四节言:「日月交光,先天适至。」「不知天地人我,浑如醉梦。」所谓恍恍惚惚,正小药生发之时也。此时必须「急急采取」,其采取之妙,正如「半寸之机,发千钧之弩。」活子时正,以神驭气,简而易行也。至得小药之景象:灵文云:「泥丸风生,欲海波澄。」重阳帝君圣注曰:「关窍齐开,骨节如断,酸软如绵,心冷如冰,丹田如火,身心欠爽。」这正如柳华阳真人,在药产之效验说中所云:「气满药灵,一静则天机发动,自然而然,周身融和,苏绵快乐。……吾心自然虚静,如秋月之澄碧水,痒生毫窍,身心快乐。……丹田暖融融,忽然一吼,神气如磁石之相翕,意息如蛰虫之相含,其中景象,难以形容。」文词虽有简繁之不同,然其所指小药产生之景象,则均相同,均为描画小药产生之时,玄关发现,有无穷之消息,非笔墨所能尽者矣。

5.得药章第四
【神守玄宫,意迎牝府,神意相合,先天自得。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一点红光,闪入下元,己之真气,翕然凑合,阴乃抱阳,阳激乃阴,至精发现,海泛浪涌。自太玄关升入泥丸,化为金液,吞入腹内,香甜清爽,万孔生春,遍体生光,至此乃乾坤交媾,一得永得之妙,全在防危虑险,即当牢封固闭,勿令渗漏,以便温养。】
重阳帝君圣注曰:玄宫即玄关也,炼黍米之所也。又云悬胎鼎,朱砂鼎,乾坤鼎,皆异名也。前言乾坤,所谓初炼丹,以乾坤为鼎器,先凝神聚于坤位。静中生动,采阴中之阳,名曰兔髓,真气上腾,升上乾宫;动而后静,合阳中之阴,名曰乌肝,二物混融,炼成如意之珠。所谓坎离交媾,癸花发现,真铅初露,先天初现,一阳初动之时。如初三日,月出庚之象,正所谓活子时也。一时分作六候,二候得药,四侯别有妙用。此时是得药之初,一候。既得初一候之药,宜当深入静室,运天然之火,再入兑丁,半轮之月现,此时有龙吟虎啸之声,铅汞恐有渗漏,全在洗心涤虑,沐浴堤防。渐过十三日而生乾甲,即十五日是也。此日圆满,乾坤之时也。鄞鄂已成,玄牝已立,金花已现,三阳已备之时,月圆满于甲方、应乾之象。恐其金逢望远,正是日月重明之际,再得药之候,二候得药也。四候别有妙用之法,为前半月之象,半轮明月之内,有龙吟虎啸之声,要虑险防危之妙用也。仙胎已成之后,月到十八,一阴巽方,守城野战之妙用也。次炼二阴,下弦二十三,艮地洗心沐浴之妙用也。炼尽三阴,阳神出现,堤防固济之妙用也。此名前三三,后三三,四候之妙用,二侯得药之理也。神守玄宫,意迎牝府,此二句是采药之口诀,当其玄宫之中,至精发生,真铅之气,发现一轮明月之象;真汞之火,发现一轮红日之家,日月之中,各发金花二朵,壮如丹山,金红赤色,斯时正不老不嫩,急急采取。何采何取?诀曰:「只是意迎牝府。」自然杳杳冥冥,恍恍惚惚,一点红光,闪入下元,交会真阴,阴乃翕然凑合。阴乃激阳,阳乃抱阴,阴阳激发,海浪泛涌。自太玄关至尾闾夹脊,过玉枕化为金液琼浆,吞入腹内,香甜清爽,耳听鼓声,万籁雷鸣,钧天妙乐,非琴非瑟,非笛非箫,别是一般妙音,似寒泉漱玉,似金盘摇空,似秋蝉拽绪,似风鼓青松,非常之异。琳琅振响。有群鸦齐噪之声,众鸟频伽之韵。口涵目惊,心欢意悦,诚为极乐之邦,实乃天宫妙境。尘寰俗客,如瞽如聋。身心清静,百关和畅,万孔生春,遍体生出万道霞光,现一圆光,内有婴儿之象,乃阳神出象也。全在防危虑险,不可远离,温养之法,注见下文。
编者说明:本章言得药有二候,初候为采小药,二候为得大药。四候有妙用,言周天运转,炼去三阴,独得纯阳也。按柳华阳真人引达磨禅师之言曰:「二候采牟尼:四侯有妙用,六侯别神功。」其火候次序云:「然候者,亦非一说,不论阳生及药产,但有气动者,即为一候,以神用气,又为一候,此神气会合之二候也。又曰,阳生为一侯,而药产又为一侯,此乃药气所生时节之二侯也。故曰:二侯采牟尼者,即此也。药气既产于外,采归炉为一候,而炉中封固,又为一候,亦谓之二侯采牟尼。升降沐浴谓之四候,总谓之六候。」而重阳帝君将二候视为采小药与大药,四侯妙用,竟推用于三百周天之全部过程,可见「三品一理」,丹经用语之不可拘限于一事也明矣。
【释词】:
※玄关:乃至玄至妙之机关也。柳华阳真人云:「气发则成窍,机息则渺茫。」张紫阳真人云:「一孔玄关最幽深,非肾非心非脐轮,膀胱谷道空劳力,脾胃泥丸莫搜寻。「盖玄关不在身内,亦不在身外,乃在身之不内不外之处,若玄妙之机括,药气生发之时则成窍,余时则无形,故称之谓玄妙机关也。
※黍米:黍,禾属而黏者也。俗称黄米子,其颗粒均齐无大小,昔人以之定长度,纵黍百粒当营造尺十寸;横黍百粒,当营造尺八寸一分。古人又以黍为重量之标准,以百黍之重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米者,谷之去皮也。丹经云:「一粒复一粒,自微而至着。」按行小周天之时,凡合乎玄妙机关之周天,即得一黍米之小药,三百周天,即有三百粒黍米之大之小药,方可汇聚而成大药,故曰「自微而至着也」。按黍之大小轻重一致;米之内外一致,正表示小药之颗粒大小内外一致也,故称黍米。
※悬胎鼎:鼎三足两耳,以烹炼为用。按大药过关服食之后,落于中丹田神宫之中,合元神而炼化成为婴儿。此时中下两丹田,若合而为一,成一虚空之大境,此神室中之婴儿,若虚悬于此虚空大境之中,故称悬胎鼎。
※朱砂鼎:按朱砂乃心液中正阳之气,日中元精,感月华而生,真汞之变化也。丹经云:「偃月炉中玉芷生,朱砂鼎内水银平。」朱砂鼎在中丹田,中有心液中正阳之气,所以能炼气化神,使神婴成长也。
※乾坤鼎:按行小周天之时,为坎离交媾。大药过关服食之后,以坎实点化离阴,成为乾健之体,故称乾坤交姤。而乾坤交姤之所,在中丹田神室之中,故称此神室为乾坤鼎。
※兔髓:按下丹田居于坤宫,坤为太阴,太阴为月,故下丹田又称为月窟。月中有兔,兔之髓为最贵,故丹田发生之药,称曰兔髓。
※乌肝:按心为太阳,太阳又称金乌,乌之肝为最贵,故太阳中之真阴称乌肝。邱真人云:「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
※坎离交媾:所以复坎离之本体也。人至十六岁之时,元阳至为充足,心虚有离之象,腹实有坎之象。过此以后,元阳走漏,坎中之实,与离之外体,支离破碎,不成其为坎离,至年老命终,全身皆阴,不特坎中之一阳化为阴质,即离之上下两阳画,亦化为纯阴。故修士以打合神气之法,修补坎中之一阳,雕之上下两阳,恢复旧观,故称坎离交姤也。
※真铅:即真精也。修士积精累气,元气满,而化为元精,元精即真精,或名真铅。又七日采大药之时,大药生发,亦称真铅。故大药小药,均可称作真铅,因其均为真阳也。
※活子时:凡阳生或药产,皆曰活子时。因阳生或药产,皆因自身元气周流之情形而生发,不可限于外界之天时也。如午时有阳生,则午时即为活子时,依次未为丑时,申为寅等,故称活子时也。活子时者,灵活而不可固定之子时也,乃吾人身中药气生发之初,称为活子时也。
※太玄关:即下丹田,元气之穴也。
※频伽:鸟名,乃迦陵频伽之省称,其义为妙音鸟。此处则言众鸟之鸣,如妙音鸟所鸣之韵,颇为美妙可听也。
【释义】:
本章言得药有二候,初候是采小药,二候是得大药。四候妙用,乃言周天运转,炼去三阴,独得纯阳也。重阳帝君注云:初炼丹,以乾坤为鼎器,兔髓乌肝,二物混融,炼成如意之珠,所谓坎离交媾,此时是得药之初一候,乃采得小药也。其后玄牝已立,三阳已备,再得药之候,二候得药,所得者为大药也。按河图之数:三八居东为甲乙木,二七居南为丙丁火,四九居西为庚辛金,一六居北为壬癸水,五十居中为戊己土。纳甲之说:乾纳甲,坤纳乙,东方木也;兑纳丁,艮纳丙,南方火也;震纳庚,巽纳辛,西方金也;坎纳戊,离纳己,中央土也;乾又纳壬,坤又纳癸,北方水也。本章将一月分为六侯,二候得药,四候别有妙用,都用一月中月缺月圆的现象表明。当晦朔之间,月光不现,称曰混沌。初三日,月出庚方,新月初现,有震之象,故曰震纳庚,乃一侯得药,所得者小药也;初八日月现丁方,显半轮之光,有兑之象,故曰兑纳丁,本章所谓「有龙吟虎啸之声」,「全在洗心涤虑,沐浴提防」也。十五曰,月圆于甲方,有乾之象,故曰乾纳甲。本章所谓「三阳已备。」「二候得药也。」此时所得之药,乃金丹大药也;十八日,月现于辛方,月初缺,有巽之象,故曰巽纳辛,本章所谓炼去一阴,乃「守城野战之妙用也」;二十三日,月现丙方,其象下弦,有艮之众,故曰艮纳丙,炼去二阴,乃「洗心沐浴之妙用也」;二十八日,月隐于乙方,在坤之象,故曰坤纳乙,本章所谓「炼尽三阴,阳神出现,堤防固济之妙用也。」重阳帝君用一月中月缺月圆的现象,来譬喻二候得药,四候别有妙用的过程,从某一角度来看,所譬喻的甚当,如就采小药和得大药的全部现象来看,就不尽然了,读者切不可引喻失义,自堕空亡之中。读者如欲知采小药和得大药的真实的情形,可以看伍冲虚柳华阳二真人所著之伍柳仙宗,自可了然于胸中矣。
6.温养章第五
【神守黄房,金胎自成。黄房乃乾之下坤之上,规中之妙。十二时中,念兹在兹,含光藏耀。行住坐卧,绵绵若存,如鸡抱卵,如龙养珠。抱元守一,先天元神元气,刻刻相合,渐渐相化。但安神息,不运火而火自运,百日功灵,十月胎圆,阴魄自化,阳神出现。千日之后,温养火足,剥尽群阴,体变纯阳,婴儿现象,身外有身,形如烟霞,神同太虚。隐则形同于神,显则神同于气。步日月而无影,贯金石而无碍。温养三年之后,婴儿老成,不可远离。直至九年,与太虚同体,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天地山川,有时崩坏,惟吾之道体,浩劫长存。潜伏人间,积功立行,提挈天地,把握阴阳,所以阴阳不能陶铸也。天仙之道,斯乃毕矣!
重阳帝君圣注曰:黄房即黄庭宫也,故为乾之下坤之上,规矩之中也。金胎即仙胎也,金乃坚刚不坏之物,此乃人之元神也。此元神不坏不朽,清静妙明之体,如金之坚,如刚之利,净如琉璃,光如满月,存不亏明,因一念之妄。缘于幻化。今既修五篇之口诀,得返还之丹道,要炼有合无,投黑结红,而成仙胎。返本来之真常,合元始之妙用,金胎自成。规中之妙,以神守之。黄房之中,一意不散。十二时中,念兹在兹,含光藏耀,敛视收听,绵绵若存,不可须臾离也。如鸡抱卵,如龙养珠。龙养项下之珠,心意不忘,精神感化,其珠有光,生光既久,珠成小龙,飞腾太空,或收或放,时人见之,是龙之象,乃龙之神也。神全变化,兴云致雨,脱骨飞腾,是谓神龙。所以能大能小,可潜可显。动则裂泰山发洪浪,兴云起雾,掣电轰雷。静则隐藏渊泉,是阳灵之物。金丹之道,学天仙者,亦如此理也。初则抱元守一,养先天黍米,元神妙珠。度人经云:「元始天尊悬一宝珠,去地五丈,于空悬之中,万圣千真从珠口中出,渤渤然后从珠口中入。」存养之久,自然元神黍米,劫劫相会,渐渐相化,新月娥眉。坎而半轮上弦,渐至满月之圆。自有金光发现,日月合璧,铅汞相投,结成仙胎。温养三年,婴儿老成。直至九年,功圆行满,阴滓尽消。一神可化百神万神,形神俱妙,出有入无,炼神与太虚同体,返乎无极之真道,合乎元始之妙境。观天地在玄妙中,如太仓一粒黍,太虚一片云耳!有何五行拘系也?有何阴阳变化也?于斯天地由吾提挈,阴阳由吾把握,永无终始,浩劫长存,与道合真,神哉!神哉!
编者说明:产药章云:黄庭宫在「内肾之前,脐轮之后,中虚之窍。」柳华阳真人云:「窍即丹田,上乃金鼎,鼎稍上即黄庭,窍下即关元,古谓上黄庭下关元是也。」又云:「但黄庭金鼎气穴关元四穴,俱是无形,若执形求之,则谬矣!」斯则黄庭、金鼎,丹田、关元四穴,混为一体:气发则成窍,机息则杳茫,初学者不能分,亦不必分也。柳真人复云:丹田「穴正在脐后肾前稍下,前七后三,中间空悬一穴。」正与重阳帝君所指者相符,方可见柳真人之所学有自矣。修道之人,如龙养珠,及其日久,神全变化,潜显随心,是谓神龙,正如凡人修成天仙之理,说得何等亲切!度人经即「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据云乃元始天尊于龙汉初所撰,其经可以念诵祷祈,兼能还丹久视。所谓「元始天尊悬一宝珠,去地五丈。」如非实修实证,不足以语此也。
何谓「提絜天地,把握阴阳」?即伍冲虚真人所谓之「统理乾坤」也。修士得证位天仙之后,一灵炯炯,一定八千劫,其慧光笼罩三千大千世界,凡其间之鸟飞兽走。人群行动,以及念善思恶,无一不在其慧光照临之下,无所遁形。凡天地间有不适合人群生存之处,予以修补之;事物中有危害人类生活之处,即扭转阴阳之机,预予以消除之,此之谓提絜天地把握阴阳也。
【释词】:
※刚:即刚石,又名刚玉,美丽者可作宝石,粗糙者,可充磨钻之用。成曰即金刚石,俗称金刚钻也。
※炼有合无:丹道下手之时,要无中生有,其后则炼有同无。无无之中为真有,有无不立,方为道成。炼有合无,乃言将有炼成无状之状,同乎无也。
※投黑结红:铅本黑色,汞本红色。投黑结缸,言将黑铅投入鼎中,结成红色之汞也。即抽铅添汞也。
※度人经:全名为「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鼍氏曰:元始天尊说,唐志有目,古书也。钦定道藏全书称为「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共六十一卷,列全书之首,其为古之经书,当无疑问。此经不仅可供礼忏之用,且含有金丹之密诀,有陈观吾及陈桩荣等为之作丹道之批注。
※金光发现:柳华阳真人云:「且出神之初,万物不可着,只侯自身中一轮金光,现于空中,将法身近于光前,以法聚光,取于法身内,遂即法身入于凡身,久久乳汁,则凡身立可化为气矣。恐不得此金光者,则凡身不能化为气,故有留身之说者,谓此也。又在德行之故耳。」故金光发现,乃出神时之景象,取之得法,则形神俱妙。不得金光者,惟有蜕去凡躯,神妙形则成一堆粪土矣。
※日月合璧:按汉书律历志云:「复覆太初历,晦朔弦望皆最密,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此言太初上元甲子夜半,日月相会于斗牛分度也,丹经则以此喻神气之相聚也。柳华阳真人曰:静定之中,忽觉一轮浩月,悬于当空,留而待之,一轮红日,升于月中,收而藏之。」此乃十月大周天工法中之现象,亦可称之为日月合璧。
※婴儿老成:言初神之时,犹婴儿之嫩弱,不可远出,必须乳哺三年,婴儿老成,方为长大成人,可以自立矣。
※天地由吾提挈:邱真人云:「寸土尺天,皆有所辖,无空隙处。」初修道之时,主颠倒乾坤,主天地交泰,乃统理吾身内之乾坤。道成之后,则三十六天,二十四治,八十一洞,名山大川,皆可得而主宰之。天地间有不适宜生民之处,皆能为之修补得宜。故世界之进化,人生之幸福,皆因修真得道之仙圣,为之把握阴阳,提挈天地而来。
【释义】:
十二时中,一意不敬,含光藏耀,敛视收听,念兹在兹。如龙养珠,如鸡抱卵,调息绵绵,神守黄房,不可须臾相离,温养之工法也。温养即是文火,百日之功,在百日之时,除采取烹炼,进阳火,退阴符之外,皆是文火温养之工。十月大周天之时,无时不在温养之中,三年乳哺,除出神收神之外,亦无时不在温养之中。九年面壁,则无工无法,与太虚同体,言其为温养亦可也。故温养之工,贯彻始终,天仙大道之工法,毕于此矣。
最上一乘妙诀—王重阳真人心传,清虚子录
编者按:古人云: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道家北派祖师王重阳真人心传最上一乘妙诀,寥寥数语,天机尽在其中。此诀历来被道门内部人士视为不传之秘。然大道无形,惟度有缘,余今将其较对完毕之后,在此珍重奉上,亟待有缘者得之悟之。若有上士,颇具慧根者,照此秘诀,潜修密炼,再得明师指点,他日必功成身就,位证天仙也。同时:特别叮嘱,有缘得此诀者,务必珍之宝之,勿示非人,妄泄天机,恐遭天谴。切记,切记!
原文:夫最上者,以太虚为鼎,太极为炉,清净为妙用,无为为丹基,性命为铅汞,定慧为水火,以自然造化为真种子,以勿忘勿助为火侯,洗心涤虑为沐浴,存神定息为固济,戒定慧为三要,先天之中为玄关,明心为应验,见性为凝结,三元混合为圣胎,打成一片为丹成,身外有身为脱胎,打破虚空为了当。此最上一乘之妙道,三教同源之心法。上士行之不怠,直超圣域,顿悟圆通,形神俱妙,与道合真,逍遥极乐,永劫不坏,即大觉金仙之位也。
至道原来不易传,穷微究理了尘缘。
山头水降黄芽长,地下雷升白雪填。
慧月涓涓澄碧沼,玄风细细卷青烟。
木性金情相交合,便是虚无太极圈。


我自然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南冥天池
  8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1015 积分:622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02-14 12:49:5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02-18 15:28:49

看来你是非要把这个坑挖大啊......

 

换我来填

 

丹法就像学盖房

 

开始盖一个简陋的小房 师父告诉推倒再盖

 

 然后盖一个大的 打破再盖

 

最后一个非常华丽 堪称建筑史上之奇葩

 

 师父说你学会了 然后就走了

 

这时会有两种人,一种人继续自己钻研盖房的心得,周游世界自由自在。想住了就盖栋房子玩玩,不想住就风餐露宿。

 

另一种人听到肯定一辈子住在房子里就是不肯出来,把这房子当了家。

 

你是哪种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02-18 15:31:23编辑过]


我心似红莲 扶摇任天然 何物堪比伦 悠悠碧空远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南冥天池
  9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1015 积分:622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02-14 12:49:5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02-18 15:30:15

此金丹大道之坑 埋葬英雄无数啊 哈哈


我心似红莲 扶摇任天然 何物堪比伦 悠悠碧空远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南冥天池
  10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1015 积分:622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02-14 12:49:5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02-18 15:36:18

北海所以说是福份,要是真学一门盖房的技术,那确实不错。免得蜗居之苦。但是要是把房子彻底当家,不也就房奴吗?


我心似红莲 扶摇任天然 何物堪比伦 悠悠碧空远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总数 21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