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健康乐园读书品茗智慧传承 → 如何品读经典


  共有1277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如何品读经典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齐物先生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3913 积分:158314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06-08-17 15:13:14
如何品读经典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01-07 10:58:19

中国古人的读书方法很有意思:书读百遍而其义自见〔读“现”,出现〕。他们的“书读百遍”通常就是糊里糊涂地读,没什么想法地读。

 

如果像我们现在普遍的风格,就具体问题不断思虑、辩论,那么最终这思虑、辩论的本事会越来越厉害,但那样是否意味着我们领会了作者的精神呢?

 

读书跟吃饭一样。如果我们吃饭的时候不停想着饭菜里有多少氨基酸、维生素、卡路里,有多少农药残留、反式脂肪、转基因,那么我们的肠胃消化功能会好吗?

 

真正全身心投入去吃饭的人,脑子里想法很少,吃得香,消化吸收好。

 

读书也一样,真正读进去了,将会很享受,内心有一种共鸣感,却不知道说什么了,甚至不知道如何描述书里说什么了,恍兮惚兮,如痴如醉,最后物我两忘,连共鸣感都忘了。

 

如此,才叫品读。

 

如果读完之后,脑子里很清晰地一个接一个的念头不停跳出来,有很多话要说,有强烈的欲望想把书中的内容告诉别人,恨不得拿着扩音器向全世界倾诉自己从书中读到的东西,这其实意味着没有消化吸收,暴食暴饮导致又吐又泻。

 

既然读书和吃饭同样道理,那么就不能贪多,不能不加选择乱吃,不能不给自己足够的时间消化吸收。

 

真正消化吸收了,只会精神饱满身轻体健,只会做出适应现实需要的事情、说出符合现实情况的话语,而不会把吃进来的那些内容原原本本地吐出、拉出。



平等,即齐物

万事万物本平等

我们的心却经常觉得不平等

心先病而致百病

齐物,则百病自消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无心子
  2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261 积分:228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7-11-21 10:34:3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01-07 12:50:06

目前正在吃饭上下功夫,全身心的投入体会还不够。现在的书,或者称为好书的太多,进入眼睛的多,就是不想读。

[本帖通过手机版发表]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DY82234303
  3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侠之大者 帖子:535 积分:347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03-19 15:40:02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01-07 13:21:29

有时候跟大自然对话 大自然常说我 "上脑啦" . 看来不光是做事情不能上脑 就连吃饭 看书也是不要上脑的好.

当然大自也说了 "不上脑的是死人". 自己把握,好好微调.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21克茶
  4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侠 帖子:265 积分:1679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06-05 22:08:3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01-07 13:28:16

呵呵!恍兮惚兮!

[本帖通过手机版发表]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静远
  5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52 积分:50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03-26 15:38:54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01-07 15:14:49

掌握我们东方文化,必须要掌握方法。怎样去走近根文化,掌握我们祖先的大智大慧?怎样用我们现在仅有的片面使用左脑的智能去认识古代圣贤们左脑和右脑同时运用所发现和创造的文化和文明?这就有一个如何使用祖先们给我们留下的正确学习方法的问题。

这个方法,也保存在祖先们给我们留下的一些经典当中。像《庄子》一篇文章当中,就记载了:“郑人缓也,呻吟裘氏之地,祗三年而缓为儒”,庄子在这里揭示的是什么呢?就是说,只要诵读,只要诵读经典,就可能成为一个儒学的大师。三年时间就能够开启自己的智慧,汲取先贤们的思想,承传文明当中的文化精华,而成为一代大儒。《吕氏春秋·博志》当中也记载过:“盖闻孔丘、墨翟,昼日讽诵习业”,这里“昼日讽诵习业”,实际上也就是一个诵读,而且都是指的开口诵读。

为什么要开口诵读,我们等一会儿还要讨论。但是作为掌握经典,必须要用诵读的方法而言,我们的祖先早就强调和肯定了这一方法,希望我们用口腔的发声而产生的音,用这些上善的文章,治理自己体内的生命之水。孔子读《易》是“韦编三绝”;郑国这个普通的人能够将抑扬顿挫的经典诵读方法坚持不辍,三年以后他就成功了。这都说明了,学习中国的文化如果舍弃诵读这个途径的话,就难以产生最高的最便捷的效用。

学医也是这样。著名的医典《黄帝内经》当中,也记载了如何学习中医的一个方法。在《黄帝内经·灵枢》中就有一段话,“请授道,讽诵用解”。这里雷公所讲的意思就是说,请求黄帝传授给他医道,他愿意运用讽诵的方法进行感格,运用心灵进行解读。“细子得受业,通于九针六十篇,日暮勤服之,近者编绝,久者简垢,然尚讽诵弗置,未尽解于意矣”。这里的“讽”,就有背诵、朗读、传诵的意思。

 

摘自熊春锦先生的(经典诵读开发创造力)


支持(0中立(1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北海散人
  6楼 个性首页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北海散人
等级:版主 帖子:1409 积分:14661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6-10-08 20:31:01
日读百卷之晕法-摘抄自宋豫人晕划集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01-07 17:35:39

日读百卷之晕法-摘抄自宋豫人晕划集

每与朋友论道,必有人问至晕思来源,读书之法.惑在下书插后背,甚奇!

贫道日读百卷之晕法,言明甚简.求义不求数,求境不求术.

每月一.二次.赴书馆或书店.日阅百书.身背一书而回.

一:看书名...如内容已明则过.

二:书名不明,看章目.明则过.

三:章目不明看简介或后记.明则过.

四:上不明,看随意片断.明则过.

以上可过绝大多数.....

个别有兴趣者,购之略阅大要,插背悟之.古人云:背书也...

将卷书看成一句者,上上之阅者也...



我自然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北海散人
  7楼 个性首页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北海散人
等级:版主 帖子:1409 积分:14661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6-10-08 20:31:0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01-07 17:41:29

当年我还在读书,那时求宋豫人给个读书速成之法。结果宋豫人给了上边这段。后来我果真插背感悟书中的气息,感悟之后再读,事半功倍。


我自然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和谐
  8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434 积分:51816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01-16 19:33:2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01-07 19:02:09

这个方法好

[本帖通过手机版发表]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irene010
  9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329 积分:468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02-08 18:33:39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01-08 18:57:03

上脑是什么意思?

[本帖通过手机版发表]



世界因为修炼而更美丽......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北海散人
  10楼 个性首页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北海散人
等级:版主 帖子:1409 积分:14661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6-10-08 20:31:0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01-08 19:46:19

大概是用脑思考了,而非用心感受。


我自然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总数 15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