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健康乐园生活交流休闲广场 → 英国一半以上妇女服用抗抑郁药


  共有9054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英国一半以上妇女服用抗抑郁药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小娲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234 积分:2414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7-07-10 15:45:59
英国一半以上妇女服用抗抑郁药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01-21 19:12:05

       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存在滥用抗抑郁药的现象。本报综合报道,根据一项最新的研究,英国的抗抑郁药服用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去年英国医生开出了超过3100万张抗抑郁药处方,百忧解等抗抑郁药的使用量在一年内都增加了10%。这些数字令英国国内有关抗抑郁药物被滥用的担心进一步加剧。

  早在2004年,就有英国媒体惊呼,英国已成为“百忧解国度”!一项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英国成年妇女都在服用抗抑郁药。生养孩子、照顾年老的双亲、离婚等带来的压力都可以成为触发妇女抑郁症的因素。

  同时为了克服考试时的焦虑,越来越多的英国青少年也开始服用百忧解之类的抗抑郁药。2003年,有14万张抗抑郁症处方开给了16岁到18岁的学生。

  几百万人服药

  目前,国际上治疗抑郁症最常用的药物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包括赛乐特和百忧解,治疗效果比较明显。但是,2004年,英国国家卫生和临床最优化研究院发布的一份医学指南指出,这类药物不应当被用作治疗抑郁症的首选用药。因为,有研究发现,这两种药物在儿童和成人偶尔会引发病人产生自杀或自残的想法,该研究院建议不应用于18岁以下人群的治疗。

  有研究显示,20%的人一生中总有一个阶段会受到抑郁症的影响。英国记录在案的自杀案例有70%要归罪于抑郁症。在英国,服用抗抑郁药的具体人数尚未可知,但是,据媒体估计有几百万,其中很多人属于长期服用。根据英国一个卫生慈善机构发布的报告,去年有超过3100万张抗抑郁药处方被开出,比前一年上升了6%,而像赛乐特和百忧解这样的抗抑郁药的使用量在一年内都增加了10%。去年,仅抗抑郁药一项,就让英国国民健康保险体系支出2.915亿英镑。

  医学界担心

  这一报告让英国医学界更加担心抗抑郁药有被滥用的趋势。有医学专家指出,英国人过度依赖化学疗法,而服用抗抑郁药存在目前难以预料的副作用。在医生中展开的调查显示,许多医生称他们也感觉百忧解等抗抑郁药开得太多,但还是应病人的要求开了这些药。

  英国有名的精神卫生慈善机构“精神”指出,程度较轻的抑郁症成年患者不应当服用抗抑郁药,而是应接受心理咨询和认知行为疗法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更多锻炼。有医学专家指出,在空气清新的环境里经常进行锻炼也可减轻患者的症状,但是由于这样的疗法缺乏资金支持,所以尽管英国政府决心要摆脱“百忧解国度”的恶名,许多医生和患者为了达到“快速治疗”的目的,还是采取服用抗抑郁药的方式。

  相关链接

  美国也是百忧解国度

  在西方发达国家,“百忧解”(Prozac)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抗抑郁药,又被称为“幸福丸”。有调查显示,占美国人口10%的人在其一生中会罹患严重抑郁症,这意味着有多达2000万美国人正在遭受或曾经遭受严重抑郁症反复发作之苦。

  美国人爱吃药是出了名的。对“百忧解”这样的“幸福丸”更是大量服用。据统计,美国人每年为治疗抑郁症需耗费530亿美元。此外,严重抑郁症还往往是致命的——在美国的自杀者中,抑郁症患者比例高达20%~35%。甚至有专家预言,抑郁症即将超过癌症,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世界第二大疾病。



天地间恢复了宁静

                  出现五彩云霞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小娲
  2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234 积分:2414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7-07-10 15:45:59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01-21 19:28:57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13日表示,将给抑郁药贴上新的警示标志,因为研究表明抗抑郁药会增加24岁以下成年人的自杀头和自杀行为。

  2004年FDA就给抗抑郁药贴上了“黑盒子”标签——一种最高等级的安全警示。该警示指出抗抑郁药会增加儿童的自杀危险。自此,大量未成年抑郁病人不再服用抗抑郁药。此次FDA拟扩大警示范围源于一项研究,该研究表明,24岁以下的成年人服用抗抑郁药后自杀念头和行为是常人的两倍。研究没有发现抗抑郁药会增加25-64岁的病人的自杀倾向,对65岁以上病人倒有减低自杀倾向的作用。  

  FDA的计划遭到专家的反对。美国精神病学会主席罗宾诺维茨说,因不治疗而导致的自杀率远远高于服用抗抑药之后的自杀率。如果FDA扩大抗抑郁药的警示范围,势必导致抑郁症病人甚至医生产生恐惧心理,不利于病人得到正确的治疗。



天地间恢复了宁静

                  出现五彩云霞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小娲
  3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234 积分:2414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7-07-10 15:45:59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01-21 19:30:41

    每150人中有1人自闭症

    自闭儿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与周围的人和环境建立联系,语言异常或根本没有语言,不寻求拥抱、待人如同待物、很少目光接触。

  一名患有自闭症的3岁儿童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与海豚亲密接触,接受海豚疗法。

  美国卫生部官员8日表示,每150个美国儿童中就会有一人患有自闭症,这样的高比例远超人们原来的估计,为此卫生部呼吁公众加大对这种病症的关注。

    美国自闭症儿童超过56万

  据报道,新的数据统计是基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一项调查得出的。该调查是美国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一项相关调查。此前,人们一般认为患自闭症儿童的比例是1/166~1/175。最新的1/150的比例差别意味着美国患自闭症少年儿童的总数超过56万,比原本估计的多了约5万人。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展开的这项研究基于2002年14个州的数据,最终得出了每1000名儿童中就有6.6人患自闭症的结论,去年该机构的估算数据为每千人有5.5人患自闭症。CDC的行为学家凯瑟琳·赖斯是这项研究报告的第一撰写人,她说:“自闭症比我们认为的要普遍得多。”

  研究数据包括美国14个州所有出生于1992年~1994年的孩子的医疗和受教育记录,让专家们对自闭症普遍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最终的结果是共有56万名21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患有自闭症。

  过去,也曾有科学家对自闭症到底有多普遍进行过小范围的研究。而8日发布的研究报告则是首批研究方法最为权威的科学报告之一。

  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的自闭症专家埃里克·霍兰德博士介绍说:“研究人员使用的研究方法使其最后得出了更为精准的结果。”研究人员详细查看了所有8岁儿童的资料——因为大多数自闭症患者都是在这个年龄段被确诊的,他们查找每个区域和每个学校的学生记录,再看其中有没有符合自闭症症状的健康记录。然后,研究人员使用这些数据计算出了普遍的自闭症患者比例。

  专家:结论不具典型性?

  不过,也有官员警告称,研究使用的数据并不能从人口统计学上代表整个美国,14个州中并未包括人口较多的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和佛罗里达州,因此这项研究结果也不能代表美国的情况。

  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的负责人佛瑞德·沃克玛博士表示,单单依靠几个州的情况就得出的结论可能会误导公众。有时候,如果一个孩子出现了自闭症症状,父母就会要求有关机构提供额外的教育服务。

  在研究涉及的几个州中,每个地区的自闭症患者比例也有很大差距,例如在阿拉巴马州东北部,每1000名儿童中只有3.3名自闭症患者,而在新泽西的纽瓦克地区,这个比例高达10.6。专家们至今还没有找出纽瓦克地区的比例如此高的原因。

  自闭症的成因也仍然是个谜。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正在试图从遗传学方面找原因。有专家表示,希望此次的研究结果让公众更了解自闭症给社会造成的负担,也促进美国政府在自闭症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多投入更多资金。

  全美最大的一家专门从事自闭症研究的慈善机构的发言人阿里森·辛格说:“今天的数据让我们知道自闭症患者需要更早的介入服务和更多的医生。我们需要政府和议会来支持有自闭症患者的家庭。”

   



天地间恢复了宁静

                  出现五彩云霞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小娲
  4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234 积分:2414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7-07-10 15:45:59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01-21 19:33:53

    有这样一群孩子,不聋,却对声响充耳不闻;不盲,却对周围视而不见;不哑,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说话,他们按照自己的规律生活,不与人交流,他们被称作“孤独的天使”。医学界称此为“孤独症”或“自闭症”——一种伴随终身的先天性发育障碍疾病。“根据发病率来估算,儿童孤独症(自闭症)患者,上海约有七八千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行为研究室主任杜亚松博士说。不过,目前本市尚没有一家专门的政府性质的自闭症患儿学校,仅有少量民办培训机构。

  午休时间家长们紧张地忙碌

  上海某康建院是一所专门为自闭症患儿提供培训的民间机构。

  11点15分,下课铃声响了,该吃午饭了。文文依旧坐在位子上摇头晃脑,毛毛则趴在桌角旁仿佛在寻找什么,而欢欢则和新来的同学面对着面,似乎是在交流,他们的神态各异,但全都眼神飘忽不定,谁也没看谁。

  吃过午饭,家长们格外忙碌。两张小板凳上,坐着的是文文和他的爷爷。爷爷一只手握着文文的小脚丫,另一只手则拿着一把家里擦皮鞋的软毛刷子在他的脚底心不停地刷着。

  “文文,痒不痒啊?”记者蹲下身去问道。

  文文仿佛什么也没听到,只是仰着头看着天花板。

  “他要是知道什么是痒,会回答你了,也就不枉我天天帮他刷脚了。”文文的爷爷叹了口气。每天中午给文文刷脚,是这位年迈的爷爷的“必修课”,一刷至少三刻钟。他告诉记者,一位医生说,这样刷有助于刺激脚底血液循环,对孩子的大脑有好处。

  告别文文和他的爷爷,记者来到二楼。在几间孩子午睡的房间里,看见家长随身带着的行李堆在孩子的床边,孩子们正在沉睡,他们的母亲或爷爷、奶奶则在边上看着孩子们睡觉。一位显得十分困倦的母亲坐在孩子的旁边,不时地打着盹儿。据了解,这样的自闭症患儿,在这家机构有30多人,每个患儿除了需要老师的教导,还需要家长的全天陪伴。

  “第一眼看上去,他们与别的孩子没有太大不同。有的孩子还长得很漂亮。但仔细观察你就能看出来,这些孩子的注意力很难集中,眼神飘忽不定,很难和你交流。他们可能会重复拍手、摇摆等几种动作,但当日常生活中出现变化时,他们会强烈抵制,总与你对着干。”康健院的徐老师对记者说。

  “你说这病真的看不好吗”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下午的上课铃声响了,孩子们却依然自顾自地继续玩耍,家长们开始纷纷把孩子领回教室。

  “欢欢,可以停了,上课了。”欢欢的妈妈王月说道,这时欢欢和新来的同学一起趴在健身室的地毯上,丝毫没有要离开的意思,“欢欢,可以停了,上课了。”王月又重复了几遍,并起身过去将他抱了起来。

  上课已经五分钟了,在二楼的一间间一对一的教室里,老师们正在教着孩子们或是识图或是认字,整个学校秩序井然。

  “哇”的一声长哭从健身室发出。

  “欢欢,可以停了,上课了。”王月有些声嘶力竭,但孩子的哭声越发凶狠,他狠命地用小拳头打着自己的头,王月抱也抱不住,一旁的家长赶忙过来帮忙,在其他三位家长的帮助下,总算他不再打自己的头了,事实上他已经动弹不得,已经被牢牢地按在了地上。王月的头发也被那小手扯得有些凌乱。她一脸尴尬地看着周围的家长。

  王月坐在一间空着的教室里,怀抱着这个7岁孩子,像怀抱着快要入睡的婴儿那样。“你说这病真的看不好吗?”与其说是问记者,倒更像是自言自语。

  欢欢7岁了,自2岁被确诊为自闭症患儿以来,为了给他看病,王月四处求医问药,“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大江南北地跑吗?跑了三四年,看过全国各地多少大医院的神经科、精神科,我真的不相信孩子是孤独症;我上过无数次当,人家说什么偏方我都愿意试,因为我不相信他就好不了。”王月对记者说,“这么长时间了,我也认了,既然生下了他,我就得照顾这可怜的孩子一辈子。”

  王月告诉记者,她听说北京的一家培训机构开办了一种两个月的培训,专门教家长如何训练患自闭症的孩子。“我要去北京,我要学习自己训练他。”王月充满信心地对记者说。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日前记者再次来到这家培训机构,欢欢的妈妈王月已经去了北京。“在这里生活,还有些不熟悉,不过培训课程很快就开始了,我很期待。”王月昨天通过电话告诉记者。

  “实际上,欢欢的病情在学校的30多个孩子当中,算是程度比较严重的,但欢欢离开了,我有点难过。”王老师坦言。自欢欢进入上海这家培训学校以来,一直是王老师负责他的教育和培训。“他现在还极少讲话,但他已经不像开始时那样抵抗我了,有时他会特别专注地看我一眼,我相信那是他对外界还是有感觉的,希望他和他的母亲在北京能够顺利。”

  记者调查

  又到六一国际儿童节,这是天下孩子的快乐节日。但对于自闭症患儿来说,诊断缺乏规范、就学难、社会排斥是他们目前面临的三大难题。

  自闭症患儿普遍就读难

  “孩子已经8岁了,我最希望的是他能够上学,其实他病得并不重,他很聪明,特别擅长画汽车,眼下我最大的烦恼就是给他找学校。”一开始,毛毛的妈妈试着打电话。后来干脆直接带着孩子上门,让孩子当着老师的面画、念字,希望这样他们能够相信这个孩子可以读书。但自去年年初到现在,孩子上学的事还是一筹莫展。

  对于毛毛的情况,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学老师对记者说,“班级里如果收了这样的孩子,很可能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我们对其他孩子怎么交代;以前学校曾尝试在班级里收了一名自闭症患儿,虽然那孩子表现不错,可是班里的许多家长都到学校来抗议,学校毕竟还是要考量大多数家长的意思的。”

  据悉,理论上,进入学龄的孤独症儿童可以在正常学校跟班就读或者就读于为智障者专设的培智学校,但实际上两种途径往往都很难走通:进正常学校跟读的难度可想而知;而培智学校因为生源多学校少而难以进入,为了让孩子能上学,有的父母曾经辗转疏通达3个月之久,并且要进行试读———自身条件差的孩子达不到学校要求的,也会被拒绝。

  部分患儿被无奈“圈养”家中

  据悉,1982年,“中国儿童精神医学之父”南京脑科医院教授陶国泰发表了一篇论文,报道了4名儿童被确诊为孤独症,这是在我国最早发现并确诊的孤独症患儿。至今,在我国人们对自闭症的认知已有25年;但由于社会对他们接纳程度较低,这些孩子要走进社会简直难上加难,部分孩子只能无奈地被“圈养”在家中。

  “走进社会,是自闭症患儿逐步认知世界的一扇窗户。但是社会给予他们的出路却相当狭窄。自闭症患儿长大了以后生活的自理程度,除了病情的轻、重外,除了确诊后的有效干预和训练外,社会的接纳程度、就学、就业的机会至关重要。”杜亚松主任说。

  每个自闭症患者家庭都有自己的一摞辛酸事。一位父亲告诉记者,他带着患自闭症的儿子去参加婚宴,16岁的男孩俨然已是个“小大人”,但却依然严重缺乏行为能力,解手时进了女厕所,结果被一位女士逮住,还叫来保安,众目睽睽之下,男孩视若无人,尴尬的父亲解释了半天,却换回一句:“这样的孩子就不要出来了。”

  相关链接

  了解他们所以关怀他们

  自闭症患儿外表看上去与正常的孩子无异。当他们表现出异常举动时往往招致旁人的白眼。以下是他们在生活中经常遭遇的尴尬:

  (1)地铁上

  在地铁上,尤其人特别拥挤时,明明会感到很不舒服,于是便扭动着身体,小脚丫踢来踢去,经常遭到周围人的斥责。当人群被告知孩子患有自闭症时,斥责停止了,但奇怪的事却发生了,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一条隔离带。

  (2)超市中超市是自闭症孩子接触社会的良好渠道,到超市去,孩子便能把学校学到的东西与实物相对照,因此老师经常鼓励家长带孩子去超市。孩子们进了超市往往特别兴奋,什么东西都要拿在手里捏一捏,家长稍微不注意,他们就有可能把某个包装弄损,有的售货员根本不容家长做任何解释,马上要求家长付账。

  (3)在家中

  在家中由于经常将绒毛玩具扔到楼下,不断受到邻居的白眼,甚至辱骂,最后孩子的父母只能把房子置换到底楼。

  包容是我们最好的礼物

  “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雨果如是说。人的心灵之所以美丽而广阔,正是因为它开放而包容。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每个孩子都在期待一份礼物,而对于“孤独的天使们”,最好的礼物就是人们的包容。

  孤独症患儿的孤独并非是一个人的孤独。杜亚松主任说,一个孩子一旦被确诊为孤独症,往往随之而来的是被社会的拒绝;在冷漠中,受围困的是整个家庭可能逐步走向抑郁、焦虑、孤独。让我们如此震惊的是,真正给这些孩子带来孤独的并非疾病本身,而是拦在他们与社会之间有一堵“看不见的墙”,这“看不见的墙”叫偏见。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包容正是上海这个城市的精神品格。自闭症在我国被发现已有25年的历史了,至今疾病的研究仍无进展。不过专家却说,社会的接纳却是让他们成人后生活自理的“一帖良药”。这帖“良药”需要的唯一配方是包容,一个微笑可以让孩子少一些哭泣,一句劝慰可以让他们的父母更加坚强,一种理解就可以让他们融入社会,享受阳光。

  为保护采访对象,本文隐去治疗机构名称,所提及的人名均为化名。



天地间恢复了宁静

                  出现五彩云霞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小娲
  5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234 积分:2414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7-07-10 15:45:59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01-21 19:38:05

避免抑郁症再次酿悲剧

    “小崔,听说最近你抑郁了?”——狗年春晚中宋丹丹的这句台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近年来,“抑郁”已成为一高频词汇,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但由于种种原因,抑郁症的话题从来都不轻松。从海明威、川端康成,到华裔女作家张纯如、诗人顾城,再到当代演艺界的张国荣、李恩珠……抑郁症何以让这些人走入悲伤的深渊不能自拔,甚至以自杀来了结自己的人生?抑郁症到底是性格的软弱还是已经成为一种疾病?得了抑郁症真的就无药可治了吗?

    在一次大众调查中,被问及是否知道抑郁症时,86.1%的人表示常常听说“抑郁症”;而当进一步问及什么是抑郁症时,有73.4%的人认为“抑郁症”仅仅是心理方面的问题,而非疾病; 62.7%的人不确定自己是否患有抑郁症;67.1%的人认为患了抑郁症应该到医院求助于医生,同时,有46.6%的人表示,如果自己患了抑郁症,不愿意让别人知道。

    虽然宋丹丹的调侃让崔永元的抑郁症再一次为人所知,但如今的崔永元已经勇敢地走出了抑郁症的阴影,依然以风趣、幽默的风格主持节目,给观众带来欢乐和启迪。遗憾的是,像崔永元这样的能勇敢承认、正视疾病的患者毕竟是少数,生活中有太多的抑郁症患者得了病而不自知、即使知道又不愿接受治疗……

    事件:儿子高考失利,母亲悲愤自杀

  卢家是四川省某市一户普通的工人家庭,小儿子今年高三,同其他父母一样,李秀蓉夫妇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儿子卢刚(化名)考上大学,将来可以有一个好的前程。高考前一个月,李秀蓉就离开家,在儿子学校附近租了处房子,做起了“陪读”,专门照顾儿子的饮食起居。
  高考临近,李秀蓉变得比儿子还紧张,担心万一考不上,儿子的前途会受影响。她开始整晚整晚睡不着觉,只能通过服安眠药才能勉强睡上几个小时。
  2005年6月,卢刚参加高考。从儿子考完后阴郁的表情,李秀蓉感到事情不妙,虽然丈夫一个劲儿地开导她,但李秀蓉却像失了魂一样:家里的事情弄得一团糟,常常不是忘记了关火就是出门没有带钥匙,晚上睡不着就坐在床上发呆。
  终于捱到了高考查分的日子,卢刚的分数比去年的专科线还要低十几分。听到结果,丈夫卢满庭说了一句“完了”,便回到了自己的房间。这边,李秀蓉还在追着儿子问:“连专科都没希望了吗?那高职呢?问问你们班主任,看还有没有希望……”
  “没希望了!没希望了!大不了不读!”儿子把电话一摔,“哐”的一声关上了房门。
   一时间,李秀蓉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委屈的人。这之后,李秀蓉整天都恍恍惚惚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吃的饭,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躺在床上的。
   第二天,丈夫卢满庭起床后惊奇地发现,妻子竟还没有起床,平时靠吃安眠药才勉强睡4、5个小时,今天怎么睡得这么好?一扭头看见桌上的安眠药瓶,打开一看,整瓶的安眠药已经空了……

   不要放过抑郁的蛛丝马迹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教授况利认为,这是一个没有重视抑郁症的早期表现,而最终造成严重后果的典型抑郁症病例。早在打理孩子的学习生活中,家长过分关心、焦虑,以及要吃安眠药才能勉强入睡、经常忘事等症状已经显示出她的抑郁倾向,

    但不幸的是,这些现象却被她和家人忽略,没有考虑到这可能是疾病的信号,与儿子的争吵就成为其发展到自杀的直接“导火索”。

   “抑郁”也是病,切勿讳疾

  对患有抑郁症的人,不能笼统地说其性格不好、受过刺激,或者是家庭教育、背景有问题,这些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或是诱发因素之一,而实际上抑郁症的原因更多是生物学上的。抑郁症是一种疾病,就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需要进行治疗。



天地间恢复了宁静

                  出现五彩云霞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caiii1082sy
  6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49 积分:348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7-12-20 02:10:1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01-21 23:40:21

抑郁症的人智商相对较高,考虑的事情太多,大脑有点紊乱。或者,太聪明了,不屑与普通人一样。
就像一只猴子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人了,便不愿待在猴群里了。
可能是这样吧。自己随便想的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齐物先生
  7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3913 积分:158314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06-08-17 15:13:1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01-24 16:11:49

以下是引用caiii1082sy在2008-01-21 23:40:21的发言:
抑郁症的人智商相对较高,考虑的事情太多,大脑有点紊乱。或者,太聪明了,不屑与普通人一样。
就像一只猴子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人了,便不愿待在猴群里了。
可能是这样吧。自己随便想的


这个说法挺有趣,大概就是那句话吧,“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平等,即齐物

万事万物本平等

我们的心却经常觉得不平等

心先病而致百病

齐物,则百病自消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晓辉
  8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1010 积分:10130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6-08-22 21:57:33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01-28 00:04:48

以下是引用caiii1082sy在2008-01-21 23:40:21的发言:
抑郁症的人智商相对较高,考虑的事情太多,大脑有点紊乱。或者,太聪明了,不屑与普通人一样。
就像一只猴子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人了,便不愿待在猴群里了。
可能是这样吧。自己随便想的


可能是对自我不满的一种表现。



轻松愉悦的去接纳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得一宫主
  9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223 积分:360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6-10-14 23:18:46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01-29 00:03:34

对,对自我不满,其实就是“自卑”是吧,我就认识几个这样的,一个我同事,前几个月自杀了,一个我同学,最近也开始成为“百忧解”一族了。同事不太了解,大概是纯自卑,而且好像从小就这样。同学呢,情况比较复杂,小时候挺好的,但是因为一些事情,改变了很多,自闭了。心理比较脆弱吧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