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资助者中风瘫痪13年 如今重病在床 康复遥遥无期
陈增友,曾是潍坊康乐公司经理,后因经营不善,在上世纪90年代公司便破产了,他曾500万资助87版红楼梦。
87版《红楼梦》由文化部拨款350万元,自1984年9月份开拍至1987年上半年完成,其中曾陷入经费危机,拍摄机器休息近一年时间。康乐公司经理陈增友听说此事后,携带500万元巨款只身赴北京寻找剧组。
说起资助87版电视剧《红楼梦》,陈增友的妻子汤闲兵说:“陈增友喜欢读《红楼梦》,而且当时所有的电影电视剧都是由政府出资,陈增友又是一个很想为国家多做点实事的人,他想让中国拍出一部优秀的电视剧,满足当时民众的文化需求,所以就毫不犹豫地出资500万。”
作为经理,陈增友从公司抽调500万元资助《红楼梦》的拍摄,在公司内也掀起了轩然大波。“康乐公司不是他一个人的,从公司拿出那么多钱肯定要说服好多人,而且当时根本就没有‘企业投资’电视剧这一说,剧组也不会给什么回报,陈增友当时也顶着很大的压力。”
汤闲兵说,当年陈增友带着500万元,只身赴京,千方百计找到了《红楼梦》剧组,从此,他与剧组开始了密切往来,“只要是剧组需要的东西,他都尽力办到,夏天送西瓜,冬天送棉袄,演员跟他关系也特别好。”汤闲兵说。
善举 他在北京成为名人
汤闲兵说,康乐公司当年生产的物品种类十分丰富,“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海里游的,小到生活用品,大到家用电器,都经营,陈增友是经理。”说起当年的辉煌,汤闲兵眼里泛出了泪光,但这种辉煌没能一直延续下去,进入上世纪90年代便破产了。
汤闲兵告诉记者,与《红楼梦》剧组结识后,陈增友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剧组,不少企业、单位听说他资助《红楼梦》剧组,相继请他去做顾问,他忙不过来,就找了一个人做代理经理,因为经营不善,康乐公司最终倒闭。
公司倒闭后,陈增友坦然面对,他认为只要自己还有双手,就能独立生存、就可以养活自己,从来不去计较钱财和名利。除了资助87版电视剧《红楼梦》,他还做过很多善事。
“‘全国农民企业家调查’,是对全国农民企业家进行的大规模调查工作,也是陈增友投资的;山东体育馆第一次改扩建,他也拿钱,公司拿个人也拿;《实用富民大全》是他投资200万元出版印刷的。陈增友当时的名气可大着呢,而且在北京的名气比在潍坊大,当时北京的各大报纸对他都有报道。”说起丈夫的种种善举,汤闲兵非常自豪。
就是在那个时候,汤闲兵与陈增友相识。“在认识他之前就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很厉害,对他很崇拜。”讲到这里,汤闲兵的嘴角又泛起了幸福的笑容,好像已经回到了那个自己还年轻的年代。
现状 如今重病在床 康复遥遥无期
2014年7月17日,在潍坊市中医院住院部11楼十病房,记者见到了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巨资捐者陈增友和他的妻子汤闲兵。呈现在记者面前的是一位非常虚弱的老人,鼻子上插着鼻饲管,吃饭喝水都要靠鼻饲;插着氧气管,要经常吸氧;床头上开着心电监护仪,显示他的心率100多;床尾放着一台吸痰机,有便有痰时及时吸出;怕冷,这么热的天气里都要盖着被单,更不敢开空调;右半边身子完全不能动,语言功能丧失大半,只能发出含糊不清的声音。
现在的汤闲兵明显地已经是心力憔悴。这憔悴,一方面来源于经济上的压力,他们两个没什么收入,当年做企业挣得那点钱早就在一次又一次的住院中消耗殆尽,现在住院花的钱全是向亲戚朋友们借的。汤闲兵说,借钱次数多得她都记不清了,现在的她租住在仓南路一间五十多平米的小房子里,生活过得很艰难。
除了经济上的压力,更大的压力来自精神和身体。“这些年来,他的病情是越来越重,从还能走能站到完全卧床,从能说话到基本失语,从单纯的脑中风到并发冠心病、肺病,眼看着一天比一天厉害,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了……"说着,汤闲兵的眼泪都快要流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