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健康乐园生活交流感悟生活 → 2006年的收获


  共有973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2006年的收获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清溪钓韵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453 积分:5177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6-10-27 13:47:02
2006年的收获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02-05 16:27:47

        07年到了,06年远去了。曾经走过的昨天,留给我无限的回忆!平凡的生活里小得不值一提的事太多,我用一句话总结,最有意义的事,是走在通往人生目标的路上。
        06年的收获,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让我道来,想了又想:我真的不知道。且听以下乱语几句。谨慎!
        人们都明白时间虽比金子贵,但摸不着、看不到,这样的事物大部分人知道应该珍惜却不懂得珍惜,谁叫她无影无形?谁让她的来去悄无声息?精神的升华是一种说不出的怡人感觉,在现代的竞逐中被世人忽略了的沉默似金黄般的美丽,真心的微笑才是最灿烂的笑……
        凡人活得痛苦,不能完成的事情要求完成,是因为强求,压力只有自己能加在自己身上,就像你不想挑担子的话,没有任何人可以迫得你去担一样;出现了欲望等,叫心动;眼见美色就想得到,是贪,人生最毒莫过于一个贪念,想要得到而没能及时得到或得不到,人就会生怨,生怨的人久而久之,就会显得丑陋。见到太多的不公平,叫心哀,哀叹世人可怜或衣悼自己可悲;见多了世上的尘埃和琐事,头绪就容易乱,头绪乱而无从理顺就会导致心乱;如此多事加于心,怎会不累呢?是以,将心释放,平心静气,我想是这才是良药啊!
        话说健康最重要,生命可贵。健康该往何处寻呢?这一年里,我听报道,医院里治病的人日益增多,病了就吃药的人更多,为什么生病的人还是越来越多,病死的人依然无数?我听人们说,不舒服就要吃药,什么地方不舒服时要服哪个药,健康真要在千万种让人眼花瞭乱的药里寻找么?逢药三分毒的警世名言人们把它搁在哪里?为什么不知先考虑入口须谨慎呢?齐物先生说,心先病而致百病,如果寻根究源,是否可以在心里寻觅通向健康的最佳路径?但很多人在寻药中晕头转向之时、在寻药中失去信心之时、在寻药中慢慢累倒之时,还是不愿死心的寻药,药与健康的关系真的这么密不可分么?
        记得小时候,生病了,妈妈带我看医生,抓把药回来让我吃,我就骗妈妈说:“我一定会吃,你先去工作。”妈妈一走开我就把药从窗口扔掉,然后跑去玩,过几天照样好了。长大后人生病了,自愿吃药,医生说药不是灵丹妙药,也不是一下子或一两天就可以让病好起来的。吃了药后,人的心里安慰了,就让难受自然的留着,几天后病好了,却不知道吃药的作用在哪。相信吃药治病的人们大有感慨吧,特别是癌症和肿瘤患者。敢问一句不客气的话,你们吃药前有否问过医生,吃药是否可以让你真正的好起来,如果不能好,吃药图的是什么?
        现代报纸、电视等媒体多了,先进了,人们听生病的确听得多了,听说病死的也多了,于是对生病就害怕了。病急乱投医,对于祖先的训言也就忘了。且观三七生先生的《养病服药必读》:“无论外感内伤药害,用药不过戡乱,如用兵然。乱平则需建设,不可长期军管,否则资源必然枯竭。老子云: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岐伯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用药当适可而止,治不过三分,七分在养,不可攻伐太过。穷兵黩武,杀伐过重,必致生气受损,治国治病同所忌也,不可不慎!是以治病前提,首需病家自养,否则服药难效,虽效亦难持久。养之要如下,三少一多,病者自裁:多言数穷,以默养气(少说);久视伤血,以瞑养血(少看);思多神乱,以静养神(少想);妄作伤精,以睡养精(多睡)。同时食饮有节,睡不可少。”
        不信者别效,信者自裁。以上语言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当,请大家指正修改。



绿水淙淙小溪边,凝神钓韵一神仙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