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一书中有句话说:“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如果一个人想成功,那么就该多与成功的人交往。”这句话充分地表达了人以群分的道理,因为人是适应环境而生存的,所以大部分人会受到环境影响,如果一个人想在某方面取得成功,那么结识许多那方面的成功人士并学习之,那一定是个好捷径。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我们可以知道,人的五官活动是受大脑支配的,大脑首先产生了念头,而后人才有了行动。所以许多人并不知道,就算某人说假话,感觉自己口不对心,对自己的影响力也是不小的,他的心依然是第一个听到的。
日本的一个实验《善的讯息可以产生美丽的水结晶》告诉了世人,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其实都会听,尽管我们肉眼看不到,但事实已经在悄悄地改变着了。
现代人认为的成功,定义再也不仅仅是赚得万贯家财,因为一旦出现意外撒手人寰,一切就都变得没有意义。许多人转而经营健康,但却不是人人都有头绪。
我们修炼者经营生活,不求家财满盈,不求地位高尚,不求光彩夺目,不求别人赞赏,只求平平淡淡,开心每一天,幸福一生,享受一切。而这种生活的经营手段,就是不断地检阅自己的认识。当我们看《善的讯息可以产生美丽的水结晶》一文,知道一切念头都会产生某一种变化时,想要健康与美好的生活,就要给自己听到、知道美的一切。
许多人说我很傻,总是傻傻地相信每一个人,我笑着不语。姑丈说他被别人、朋友骗过很多次,所以对别人都提防着,留三分心,还常叮嘱我说要小心,要是在以前,我一定紧记于心中,并照做,但是修炼后,发现了一个规律,我就笑着不语。有时候知道被骗了,我也感到很幸福,因为给了别人他想要的,也送走了我自己的物质负担(没家的人东西没地方摆嘛)。修炼前经常听别人说骗人的故事,对人处事多留些心,一些日子后,就感觉累了,一个人明明是一张脸,一颗心,为什么要天天给自己带个假面具,给人以虚假修饰的一面呢?许多东西,是真的才美,真诚才让人温暖啊!为什么要挖空了自己的心思去修饰,累了自己还带走了大家的温暖呢?当慢慢看透了这一切,我再也不愿累了自己,也不愿意让冷酷围绕于心中。如果一个环境中,一个禅定能力很强的人待人处事总留几分心,这个环境中的骗子就会越来越多,而骗子往往骗到的不是别人,一定是这个留心提防人之人。明白了这点,我就再也不愿留心提防人,我应该做个真实的自己。不留心了人就会越来越轻松。三年过去后,我对朋友说,我身边已经没有骗子了,所幸,现在遇到的,就真的都是真心相交的朋友。这一切那么美,谁愿意用怀疑来破坏这美的一切?即使像别人说的那样,有时候会吃亏,可是谁知道呢?什么是吃亏?什么又是聪明呢?
我喜欢经营生活,现在遇上经营生活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如果是人以群分,那么与这些幸福的人一起,不是很幸福的生活吗?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讲:“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有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高层次的真君子,不讲究具体的道德规范,所以才有了与天地相统一的品行。低层次的伪君子,死抱着具体的道德规范,所以不会有与天地相统一的品行。高层次的真君子,不修饰造作,不轻举妄动,而且从来不认为自己做了什么。低层次的伪君子,总是矫揉造作、轻举妄动,而且总是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强调仁慈温良的人,其中高明者虽然矫揉造作,却还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功劳。强调正义恩情的人,层次高一点的除了轻举妄动,还总是自认为非常了不起。强调礼节的人,再高明,如果没人响应他的做法,就会气急败坏去攻击别人。所以说,迷失了大道才讲道德规范,言行不能符合道德规范了才讲正义恩情,到了连正义恩情这种狭隘精神都找不到时,就只好搬出礼节这种形式来装饰。那些繁文缛节被人们所强调,是忠厚诚信变淡薄的表现,是社会动乱的开始。前面所说的礼节形式,是附在大道表面的一点光彩,那是走向愚昧的开始啊。所以真正考虑长远、有见识的人,向往的是淳厚朴实,而不是无根基的形式;他们坚定地追求实实在在的大道本源,而不去追逐那些虚而不实的浮华表象。)我以真心待人,用宽容去理解他人,现在身边多了一群不管口头上如何说,心里都不计较的真心朋友,还有什么比得到这种生活更可贵的呢?在越来越轻松自在的精神世界里,在越来越自由的生活世界里,谁还愿意让沉重的礼貌礼节压在自己肩上,给自己以沉重的负担呢?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想要什么样的结果,就给自己怎么样的认识吧!命运不是偶然,你想得到什么样的命运,就给自己什么样的认识行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01-17 14:05:3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