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虔诚的佛教徒估计不会喜欢这组帖子,因为作者所描述的佛陀与他们所想像的佛陀不一致。然而如果不打破对事物表象的执着,就不可能看清世界的真相,也就不可能见到“如来本性”,这违背了佛教徒的初衷。转发了这组帖子,可能会让这些佛教徒经历极度凶险的心灵之旅:觉得作者歪曲佛经,该下地狱。宽容才可能是佛,如果别人的见解与自己不同就起瞋心,那么离佛就远了。当然,作者所表达的也不过是他自己的观点,佛陀是不是他描述的那样,得佛陀自己才清楚。)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在佛陀的课堂上要时刻保持清醒,否则,一念之差,天壤之别。佛陀为什么要把课堂设置得这么凶险呢?原因是:只有凶险的环境才能激发人的智慧。
智慧不能灌输给学生,老子是非常智慧的,可是他的课没人喜欢听,就是因为老子直接向学生灌输。不但灌不进去,反而被学生嘲笑。
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无,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可见下士们的大笑让老子耿耿于怀。
佛陀吸取了老子的教训,佛陀认为智慧只能从心里长出来,不能从外面灌进去。所以他采取了和老子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佛陀的课堂上,学生的反应也与老子的完全相反,是“下士闻之,信以为真,中士闻之,半信半疑,上士闻之,笑”。
信则成魔,笑则成佛。在佛陀的课堂上,做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去信,因为那是佛陀设下的圈套。只有识破圈套,跳出圈套,才算是学到了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