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大同健康乐园 (http://www.asall.org/bbs/index.asp) -- 性命双修 (http://www.asall.org/bbs/list.asp?boardid=8) ---- 《原创》说小人谈修心 (http://www.asall.org/bbs/dispbbs.asp?boardid=8&id=2013) |
-- 作者:乐子 -- 发布时间:2011-08-30 15:05:10 -- 《原创》说小人谈修心 近一年,我在不断内观下,才发现一个事实,原来整蛊我们的小人,不是外面的小人,而是心中的小人。外面的小人不过是心中小人的投射。说白了,与外面的小人过不去,实质是与心中的那个小人过不去。而心中的小人,实质也是自己的一部分啊。或者这样说很难理解。 那我唐僧的唠叨一下我的穷理: 先说一下“习得”,我们如何有小人的概念和对小人愤怒的情绪? 从习得角度,这些概念和情绪都是学习到的。可能从我们父母亲戚朋友等的言传身教,或经历,或书籍等。于是,在我们内心深处就建立了个小人的“模”,这模里象征性的勾画出小人的样子和特点。另外,同理,我们内心中也建立了一个“君子”的模。当然,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很多的模,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小说里到处都浮现着鲜明个性的模,比如金庸小说里为什么能够把好人坏人的心理说的那么贴切呢,很简单,因为每个人心理都建立了这些“模”,小说家只是善于提取这些 “模”,用笔把他们搬运出来。 “君子”之模和“小人”之模间水火不容,里面充满了世间的“愤怒”“鄙视”“对抗”等情绪。 好的,当我们在现实中遇到有些人在某些时候,表现出来的行为“象”小人之模的特征,我们会无意识的自动把现实中的别人套入内心的小人之模,同时也自动的把自己往“君子”之模套——对号入座。于是,我们会觉得对别人的作为不舒服,觉得别人是小人。如果观念头之起,可以清晰观到这个过程。接着,我们的脑袋就会歪曲事实,选择性的吸收外界的刺激,比如会自动接收那人的所有象“小人之模”的信息,同时自动屏蔽不符合“小人之模”的信息。所以,觉得那人象小偷,越看越象小偷,最后还责怪自己不长眼睛,为何不早点发现他就是小偷。 当我们有了第一个情绪后,就会冲击到对方。我想假如你愿意彻底放下自己的见解而去洞察别人的心,你会惊奇发现一个事,原来别人心的深处也有一个模,也有君子小人之模,在你情绪冲击到别人那里时(或更早),他心也会自动把你放在他心的小人之模,而把他自己放在君子之模那里去,且他心之模也如同你的一样,会在起念时,把你所有行为歪曲的解析,对号入座的代进小人之模里去。 在不断代入过程中,唤醒了心中早已“习得”建立好的君子和小人之模的愤怒情绪,每次别人的作为,就会自动掉进小人之模,接着,被代入君子之模的你就会产生情绪,并表现出来,即我们看到现实中的别人作为,就觉得小人,就生气。其实,这生气是心中两个人模间的矛盾所引发的,之后他们在心中会打架,现实中你也会和那人结怨吵架对立。如果从智能机器人的原理去想,很容易明白。假如生产出一个有情感的机器人,你得先把程序写进去,比如见到漂亮女生,它会开心,你就得在程序上描述漂亮女生的特质,确认了程序里的“美女”后,他情绪表现开心,如何开心,包括心理和身体如何反映等等都要写成程序,那么,在现实中,电脑根据你写的特点,分辨出漂亮女生,代入漂亮女生的模式里,机器人就会从心到身表现出开心。现实表现的,全都是机器人“芯”里早已写好的程序,它开心不是因为现实的美女,而是“芯”里的 程序,是现实中的美女代进了程序里描述的“美女”,是“芯”里的美女促发了它开心,而不是现实中的那个。不信,咱们可以来个反证法,假如你写错了程序,把芯里“美女”的描述写成是丑女的了,那么,在现实中它见到丑女,也会解析为美女,在那里开心的屁颠屁颠呢。所以,智能机器人要是现实中会有争斗,那么,必然它心中就有好坏的分辨标准,进而制造出相互冲击争斗的两道或多道程序。 《荷马史诗》里反应了这样一个情况,天上神仙们开战,地下的人儿也必然开战,这个天上实质指自己的心,地上则指现实世界。当天上的一个神死了,地面上必然也有个英雄将要死去。实质在中国古代的星相学里,也不乏这样的案子,不过,史料记载大都是对国运的观察,如观象看到天上的星坠落,意味地面现实世界的伟人将去世。实质,现实中人与人的交际也不过如此。这观象实质就是观心。 好了,我想如果你愿意不偏倚站在心里“中立”位置从因果去观察心,你还会惊奇发现一个有点玄的事情:现实中遭遇的小人,原来都是心造的,是心吸引着他们来和你斗。 如果从小环境下,家人经常回家后,表现出对现实中小人的愤怒,觉得受委屈(实质内心深处是恐惧)。你就会习得这些,并在内心深处有对小人的恐惧感,或者说你内心会产生一个恐惧的人模,同时也会产生一个不恐惧的人模(内心里,总会产生阴阳相反的两个东西)。但是,“现实感”会很容易把你放在恐惧人模那里。如果没有足够的积极现实感的东西把你代入不恐惧人模里,如现实中听家人老说被小人欺负,没有听说过战胜小人的事,那么你内心深处会非常恐惧小人。而你在这个恐惧人模呆久了,恐惧人模给与你很大的负面能量时,你就要投射到外面的现实世界去,需要把现实中的一些人放进小人之模里,并设法在现实中打击它,战胜它。从意识的认知角度,就是你外在表现很敏感(或者现实人会说你很敏锐),能轻易分辨出现实中谁是小人。我发现现实中嘴里老挂着谁是小人的人,过往小时的经历无不如此,于是,现实中他们会与小人斗的很厉害,且会有绵绵不断的小人来攻击他。某意义上,是呆在心理恐惧人模的你在挑拨着内心的君子与小人的人模斗争,吸引着现实中的“小人”与 你斗。儒家学说里很提倡“勇”,所谓“勇者无惧”,实质是对心的调整而言,不是指现实中表现如何勇,以一杀百,而是要把心安住在不恐惧的人模那,慢慢内心的纷争就会减少下来,接着外在的现实世界纷争自然也会少了。 这里不得不提一个禅案: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实质就是儒家所说的“仁智勇”。当你在内心去做了,那么,过几年,再看看现实发生了如何变化。 就我个人而言,当我如此实践修心,过了一些日子后,会惊奇发现:现实中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好像真的感觉到没有谁是小人,谁是坏人了,相反,能够清晰的看到有种被叫“业”的东西,在使人某时变成好人,某时变成坏人,某时变成君子,某时变成小人,如此循环不已的乘着因果之轮在变化着,形成他们的命运。特别是有某些共恶业(也可认为受过去类似习得的影响)的几个人在那里斗的不乐亦乎,他们彼此觉得对方就是小人,心理想起就是疙瘩,但又不知别人啥时害自己,甚至连别人为何害自己的原因都不知道,只受着恐惧的心在那里驱使着斗啊斗啊。他们的心,就如同被老鼠胶粘住了,动弹不得,起心动念都是为了内心的惧。多么没有自由度的心啊! 如果可以放下成见,真的安住于无惧的心里。那么,因果自然会呈现心前,你可知道该种啥因,才结啥果,你能明白如何改善人际,真的去实践,你会发现很自然的水到渠成,不费吹灰之力。甚至于神奇到,这边你激发了内在的菩萨心,那边现实世界中的宿敌跑着来和你认错。 当然,你期望于快餐似的想象自己如何无惧,如何菩萨,而期望于现实如何变化……,那也是白日做梦。惟有当你的心,而不是脑袋的想,真正发生变化时,你的世界才真的会变化。佛说“相由心生”,这不是骗小孩的,而是人生命运的真理。 最后,发其中三条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修心法,稍解析一下,供参考: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有善必然有恶,有小人之模,必有君子之模,他们在我们内心中形成了上下对比,进而产生情绪,情绪与这些对比的东西挂上勾,如音声相和一样被调动着。所以,圣人该如何做?!观之观之,不作为。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所以,在内心中别把在君子之模里呆着的你以为就是真正的君子了,也别把小人之模呆着的别人真的当成小人了,最好不要再把别人和自己塞进心中的那个小人和君子之模了。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chén,通假字“沉”)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这个“宗”有点意思,可以理解为因果的“因”,当然也有更深的含义。“挫其锐,解其纷”,呵呵,靠什么挫和解呢?我想惟有明其宗(因)。当你如二三章这样做了,自然,因果呈现,你自然知道该怎么挫其锐,解其纷。 |
-- 作者:齐物先生 -- 发布时间:2011-08-30 15:57:55 -- 呵呵,乐子道破天机,小人得意君子愁啊! |
-- 作者:耘耘 -- 发布时间:2011-08-30 21:13:00 -- 嘿嘿,乐子师傅又看人家小人不顺眼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08-30 21:17:45编辑过]
|
-- 作者:南冥天池 -- 发布时间:2011-08-31 09:00:07 -- 以下是引用齐物先生在2011-08-30 15:57:55的发言:
呵呵,乐子道破天机,小人得意君子愁啊! 君子也有不愁时 只要君子心不曲 |
-- 作者:谷虚 -- 发布时间:2011-09-04 11:05:29 -- 乐子先生说的不错。许多修炼的东西,也会巧妙的变化为各种模具,使人被套而不自知。 |
-- 作者:自然 -- 发布时间:2011-09-08 10:59:41 -- 昨天也发现自己内心的小人了。看了同学自己买的大办公室,然后想着:这多好啊,我不会嫉妒和羡慕。 |
-- 作者:乐子 -- 发布时间:2011-09-08 13:42:01 -- 以下是引用自然在2011-09-08 10:59:41的发言:
昨天也发现自己内心的小人了。看了同学自己买的大办公室,然后想着:这多好啊,我不会嫉妒和羡慕。
不错,接着,不动念头,观之观之观之,~~~观他一年半载,看看心是否清静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09-08 13:43:27编辑过]
|
-- 作者:自然 -- 发布时间:2011-09-08 17:24:34 -- 以下是引用乐子在2011-09-08 13:42:01的发言:
不错,接着,不动念头,观之观之观之,~~~观他一年半载,看看心是否清静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09-08 13:43:27编辑过] 感谢乐子老师,我接着反观自己。 |
-- 作者:乐子 -- 发布时间:2011-09-09 08:23:55 -- 以下是引用自然在2011-09-08 17:24:34的发言:
以后有啥反映,欢迎反馈。
感谢乐子老师,我接着反观自己。 |
-- 作者:南冥天池 -- 发布时间:2011-09-09 09:03:23 -- 以下是引用乐子在2011-09-09 08:23:55的发言:
以后有啥反映,欢迎反馈。 反馈下 那天重读乐子的贴 对在自己心中设计一个模具把他人刻画成小人 十分同感
人们的习惯是喜欢的话就哪里都好 不喜欢的话就哪里都坏
很多传统著作 甚至是正史 中 “好人”总是没有瑕疵 “坏人”总是无恶不作
我们戴上有色眼镜把世界变成了自己想象的样子
佛经也有类似比喻:所谓翳眼妄见空华者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