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大同健康乐园 (http://www.asall.org/bbs/index.asp) -- 晨雾吹风 (http://www.asall.org/bbs/list.asp?boardid=18) ---- 世间上无个好人 (http://www.asall.org/bbs/dispbbs.asp?boardid=18&id=2106) |
-- 作者:cwcf -- 发布时间:2012-02-14 09:38:47 -- 世间上无个好人 填 年 性别:男 占事:没填 排卦:元亨利贞网六爻在线排盘系统 http://www.china95.net 公历起卦时间:2012年2月14日9时38分 (按农历时间起卦) 农历:壬辰年正月廿三日巳时 立春:2012年02月04日18时40分 惊蛰:2012年03月05日12时28分 干支:壬辰年 壬寅月 乙巳日 辛巳时 (日空:寅卯) 神煞:驿马-亥 桃花-午 日禄-卯 贵人-子,申 巽宫:风火家人 艮宫:山火贲 (六合) 六神 伏神 本 卦 变 卦 玄武 兄弟辛卯木 ▅▅▅▅▅ 兄弟丙寅木 ▅▅▅▅▅ 白虎 子孙辛巳火 ▅▅▅▅▅ 应 ○→ 父母丙子水 ▅▅ ▅▅ 腾蛇 妻财辛未土 ▅▅ ▅▅ 妻财丙戌土 ▅▅ ▅▅ 应 勾陈 官鬼辛酉金 父母己亥水 ▅▅▅▅▅ 父母己亥水 ▅▅▅▅▅ 朱雀 妻财己丑土 ▅▅ ▅▅ 世 妻财己丑土 ▅▅ ▅▅ 青龙 兄弟己卯木 ▅▅▅▅▅ 兄弟己卯木 ▅▅▅▅▅ 世 |
-- 作者:cwcf -- 发布时间:2012-02-14 09:53:40 -- 那么艰难才偶遇一个政府单位以为可以清清净净....到今日我才知道 我本不属于平原 |
-- 作者:cwcf -- 发布时间:2012-02-16 19:26:45 -- 各位至少建议一下我改行干什么好 |
-- 作者:cwcf -- 发布时间:2012-02-16 20:10:33 -- 为什么我觉得离家去隐居才觉得理所当然安乐 |
-- 作者:cwcf -- 发布时间:2012-02-16 20:29:08 -- 我甘愿下地狱永不超生 此生无怨无悔 |
-- 作者:秋琴 -- 发布时间:2012-02-24 02:14:43 -- 隐居有隐居的烦恼,与社会脱节,与世人格格不入,还自以为逸仙。刚脱离以前半隐居的生活,算是开始重新接轨社会。现在做促销工作,要在半小时内让客人购买手表。这个专业和技巧要恶补,一千几百种表以前还真没听说过。那些出息的销士就能在半个钟内向客人不停打鸡血针硬是让一颗把持不定的心确定下来。几乎个个都是鹅公声,不说到声带息肉决不罢休。开单还好,没开到单就会有股无形的压力,我也开始被这些压力感染着失了平常心。听说有同事为几百几拾的佣金打起架来,想到这个一掌把那个口上涂着的口红打散,那个还以颜色扯下这个一束头发。呵呵,还要盘算一下搞点武功学学。时间一长,小小利益都会不爽,怪不得常常有人混不下去。虽然上班时间很合适,不争不抢也轻松,但就无法去热爱这份工作。 我运气不错。刚入公司就遇上开年宴,席上摆着四种奖品,我想中个二等奖还真让我中了。是部3D机,这晚总算对仔仔有个交待。还有我的呢?心里期待着最好有15名各一万元现金的头等奖能让我中中就好。结果又中了二等奖,一条钻饰链,心里失望之余又深深感恩大自然。乐极生悲又来光顾了,不知怎的就不见了500元,总算是有付出就有收获。 运气不会始终跟着某人,我还需改变自己。老老实实退回专柜不受丝毫压力,老板才不会让手下这么无能,还是早熟些好。我感觉已拾起N年前放下的斗心,行为上已起了变化,由别人一来“抢”就拱手相送变成你已开了单我不再让给你,现正在向先让自己开单了再说转型,这让别人跟我有了商量的余地。当然也会带来负面。 我在自然中学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02-24 02:16:23编辑过]
|
-- 作者:无心子 -- 发布时间:2012-02-24 17:41:43 -- 揭秘终南山隐士:修炼后返红尘来源:华商网2012年02月21日 07:28 《寻访终南隐士》的报道催生了很多人心中的隐士梦,稿件见报后一些读者致电本报欲上终南山探访修行者,网络讨论中,更有多位网友表示想到终南山隐居,也有人担心这样的“揭秘”会破坏目前的修行传统。 隐士的生活是不是如大家想象的那样清风明月?进山修行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寻访者张剑峰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实景 清风明月与斗蓬蓑衣 隐士寻访者张剑峰介绍,数千年来,全球百万计隐士在终南山居过。1989年,比尔波特在北京、山西等地寻访后,才知道西安市区以南的终南山可能还有隐士隐居传统,比尔波特探访发现终南山大约有5000位隐士隐居其中,年龄最大的90多岁,个别隐士甚至数十年在山中居住,直到终老也未曾下山。 记者前往终南山寻访隐士时,印证了比尔波特书中所写,隐士们的茅棚零星散落在各个山谷中,往往走几十分钟山路,也看不到一个茅棚,在黄道长居住的终南草堂,虽然设备已经相对完善,但下山也需要走近一小时山路,茅棚内设备极简,只有一张书桌,一个凳子,一个书架,黄道长给自己编织了蓑衣,在雨天出行时,既可以防雨,也可以保暖。 张剑峰介绍,隐士建造茅棚很多建筑材料都是从山下扛到山里。有些修行者直接租赁搬迁村民留下的旧房子,个别隐士居住在山洞内。刚进大峪,记者在溪边发现一处写有“云龙洞”的茅棚,张剑峰介绍,有一位隐士居住在这里,用很长时间徒手挖了一个洞,从茅棚直通溪边,以方便取水。隐士们需要自己开垦荒地,种植一些农作物,张剑峰说,最现实的一个问题是,如果不会劈柴种地,基本无法在山中生活,他们的食物大多要靠自己种植,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分析 入世与出世是辩证的 除了现实的生活,隐士们的修行更多是独处,对隐士的这种独处,比尔波特认为山中隐士很像研究生,他们在攻读他们精神觉醒的博士,很多人在佛教寺庵、道观、儒家书院、大学乃至家里获得他们精神觉醒的“学士”,然后再到山中攻读博士。在佛教和道教里,到山中修行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道教要在师父身边待三到十年才能入山,佛教有一种说法——“不破本参不住山”,现在都市人作为田园隐居入山,是极少数案例。 对终南隐士传统,安妮宝贝在读完《空谷幽兰》后写道:“隐士是一个很重要的中介,把各种知识变成活生生的生命。隐士用纯粹、洁净、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返照自己,这样的生存者们让我们在很好地反省着认识自我,让更多的人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恢复我们的优秀文明。” 山中清静的环境利于修行人静思,张剑峰称,修行的本身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入世,终南山的修炼本身是一个过程,在山中修炼完后,隐士们最终还是要回到红尘中,经过修炼,他们更圆融通透,抵达人生更高境界,只有极少数人会一直在山中,隐士的入世与出世是一个辩证的过程。 终南山作为隐士的天堂,山中修行只是他们生命中的一个过程。但自古以来,终南山就不乏沽名钓誉者,“终南捷径”,一些人打着隐居的旗号,其实只是为了捞一个修行的名声。 比尔波特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是不是真的修行,在山里待一个冬天就知道了。因为山里的冬天很冷,“假隐士”会早早逃下山去。 心理 清净不是找来的 都市中的人到山中“隐居”是一个奢侈的行为,张剑峰把人们这一向往归结为“假想的清净”。 “往往住几天就受不了山里的冷清了。可以理解大家心理的需求,但现实中,山里并没有那样舒服,需要走夜路上厕所,忍受寒冷,个别人甚至在住山后出现了心理问题,没几天就开始自言自语,跟不存在的人对话,有精神分裂的症状,因为没有人和他交流。”他说。 虽然很多人表现出对隐居的向往,但西安大康心理保健院主任咨询师张金刚分析,真正的隐居者是到山中修炼、养生;有一部分人是因为想“回避现实烦恼”,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遇到一些困难,他们向往隐居生活;也有一些人际关系障碍者,例如轻度焦虑者,想逃离现实生活,到没有人的地方去。 “后两种人如果去山中隐居,都是行不通的,对心理焦虑者,山中的生活,他们不但适应不了,甚至会加重病症。”张金刚说。 “只有心无杂念的修行者才能在山中常住,他们能很圆融地处理各种问题。因为清净不是找来的,如果懂得清净本来的含义,时时刻刻都能清净。都市很方便,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懂得欣赏,无处不是美景,住山的目的是看到自己内心的山水,如果在都市能够看清自己内心的山水,又何必去住山呢?”张剑峰说。 记者了解到,山中隐士也经常遇到一些危险,几年前一位隐士在茅棚死去多日才被人发现,去年一位隐士跌落山崖致死,不测时有发生。 安妮宝贝还有一句话:“对于城市中的人来说,若能保持自持修行的坚忍,遵循品德和良知,洁净恩慈,即使不置身于幽深僻静的山谷,也能自留出一片清静“ |
-- 作者:无心子 -- 发布时间:2012-02-24 17:41:58 -- 揭秘终南山隐士:修炼后返红尘来源:华商网2012年02月21日 07:28 《寻访终南隐士》的报道催生了很多人心中的隐士梦,稿件见报后一些读者致电本报欲上终南山探访修行者,网络讨论中,更有多位网友表示想到终南山隐居,也有人担心这样的“揭秘”会破坏目前的修行传统。 隐士的生活是不是如大家想象的那样清风明月?进山修行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寻访者张剑峰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实景 清风明月与斗蓬蓑衣 隐士寻访者张剑峰介绍,数千年来,全球百万计隐士在终南山居过。1989年,比尔波特在北京、山西等地寻访后,才知道西安市区以南的终南山可能还有隐士隐居传统,比尔波特探访发现终南山大约有5000位隐士隐居其中,年龄最大的90多岁,个别隐士甚至数十年在山中居住,直到终老也未曾下山。 记者前往终南山寻访隐士时,印证了比尔波特书中所写,隐士们的茅棚零星散落在各个山谷中,往往走几十分钟山路,也看不到一个茅棚,在黄道长居住的终南草堂,虽然设备已经相对完善,但下山也需要走近一小时山路,茅棚内设备极简,只有一张书桌,一个凳子,一个书架,黄道长给自己编织了蓑衣,在雨天出行时,既可以防雨,也可以保暖。 张剑峰介绍,隐士建造茅棚很多建筑材料都是从山下扛到山里。有些修行者直接租赁搬迁村民留下的旧房子,个别隐士居住在山洞内。刚进大峪,记者在溪边发现一处写有“云龙洞”的茅棚,张剑峰介绍,有一位隐士居住在这里,用很长时间徒手挖了一个洞,从茅棚直通溪边,以方便取水。隐士们需要自己开垦荒地,种植一些农作物,张剑峰说,最现实的一个问题是,如果不会劈柴种地,基本无法在山中生活,他们的食物大多要靠自己种植,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分析 入世与出世是辩证的 除了现实的生活,隐士们的修行更多是独处,对隐士的这种独处,比尔波特认为山中隐士很像研究生,他们在攻读他们精神觉醒的博士,很多人在佛教寺庵、道观、儒家书院、大学乃至家里获得他们精神觉醒的“学士”,然后再到山中攻读博士。在佛教和道教里,到山中修行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道教要在师父身边待三到十年才能入山,佛教有一种说法——“不破本参不住山”,现在都市人作为田园隐居入山,是极少数案例。 对终南隐士传统,安妮宝贝在读完《空谷幽兰》后写道:“隐士是一个很重要的中介,把各种知识变成活生生的生命。隐士用纯粹、洁净、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返照自己,这样的生存者们让我们在很好地反省着认识自我,让更多的人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恢复我们的优秀文明。” 山中清静的环境利于修行人静思,张剑峰称,修行的本身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入世,终南山的修炼本身是一个过程,在山中修炼完后,隐士们最终还是要回到红尘中,经过修炼,他们更圆融通透,抵达人生更高境界,只有极少数人会一直在山中,隐士的入世与出世是一个辩证的过程。 终南山作为隐士的天堂,山中修行只是他们生命中的一个过程。但自古以来,终南山就不乏沽名钓誉者,“终南捷径”,一些人打着隐居的旗号,其实只是为了捞一个修行的名声。 比尔波特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是不是真的修行,在山里待一个冬天就知道了。因为山里的冬天很冷,“假隐士”会早早逃下山去。 心理 清净不是找来的 都市中的人到山中“隐居”是一个奢侈的行为,张剑峰把人们这一向往归结为“假想的清净”。 “往往住几天就受不了山里的冷清了。可以理解大家心理的需求,但现实中,山里并没有那样舒服,需要走夜路上厕所,忍受寒冷,个别人甚至在住山后出现了心理问题,没几天就开始自言自语,跟不存在的人对话,有精神分裂的症状,因为没有人和他交流。”他说。 虽然很多人表现出对隐居的向往,但西安大康心理保健院主任咨询师张金刚分析,真正的隐居者是到山中修炼、养生;有一部分人是因为想“回避现实烦恼”,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遇到一些困难,他们向往隐居生活;也有一些人际关系障碍者,例如轻度焦虑者,想逃离现实生活,到没有人的地方去。 “后两种人如果去山中隐居,都是行不通的,对心理焦虑者,山中的生活,他们不但适应不了,甚至会加重病症。”张金刚说。 “只有心无杂念的修行者才能在山中常住,他们能很圆融地处理各种问题。因为清净不是找来的,如果懂得清净本来的含义,时时刻刻都能清净。都市很方便,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懂得欣赏,无处不是美景,住山的目的是看到自己内心的山水,如果在都市能够看清自己内心的山水,又何必去住山呢?”张剑峰说。 记者了解到,山中隐士也经常遇到一些危险,几年前一位隐士在茅棚死去多日才被人发现,去年一位隐士跌落山崖致死,不测时有发生。 安妮宝贝还有一句话:“对于城市中的人来说,若能保持自持修行的坚忍,遵循品德和良知,洁净恩慈,即使不置身于幽深僻静的山谷,也能自留出一片清静“ |
-- 作者:无心子 -- 发布时间:2012-02-24 17:50:22 -- 接上页。 专访隐士寻访者张剑峰 隐居其实很奢侈 有两座终南山,一座有形,一座无形 记者:很多人都向往隐居生活,你怎么看这个现象? 张剑峰:如果可以,大家都愿意到自然中去生活,但这是很奢侈的。这是一个时代的话题,面对各种纷扰,人人都需要应对,所以很多人想逃避,去没有人的净土,如果内心有一片净土,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记者:在网络的议论中,一些人认为去寻访隐士会影响打扰他们的修行,作为一位寻访者,你觉得是不是如此? 张剑峰:这些隐士最大的威胁,不是那些寻访者,那些不远千里去寻访的人都很真诚,隐士们对他们一般都会欢迎。威胁最大的是好奇的驴友,他们往往制造一堆垃圾后就走了,现在山里一到周末就堵车,因为现代人对自然有需求,但带来的却是环境的污染,现在,这个威胁最严重。 记者:比尔波特在《空谷幽兰》中说,每个人都需要学会与自己独处,来认识自己的内心,住山的目的是不是制造与自己独处的环境,进而修炼自己的内心? 张剑峰:对,山只是提供了一种环境,其实有两座终南山,一座是有形的,它是风景,另一座是无形的终南山,如果内心有终南山,终南山无处不是。一个人如果有道德底线、有操守,无论入山不入山他都是修行人,我觉得这是修行的最根本。其实山里所谓的美妙,你不克服一些困难没法享受。 隐士住山需克服现实困难 记者:在跟你寻访时我发现,隐居的生活并没有想象的那样舒适,一位隐士住山需要克服很多现实的困难,你觉得主要的困难是什么? 张剑峰:最大的障碍是自己的内心,很多人到山上,几天就下山了,因为受不了山中的孤独,没有人交流,一些人甚至会“着魔”,其实就是轻度精神分裂,因为他心有杂念来住山,当孤独时自己不能克服,就出现了心理问题。 记者:修行者如果要入山,需要准备什么? 张剑峰:首先,要找到自己能住的茅棚,租当地村民房子的比较多,也有人自己搭建茅棚,但这也需要与村民进行土地协商,住山洞当然没有人管,但山洞大部分很潮湿,不能住人。饮水、种地、劈柴等问题都需要考虑,有的隐士要走两小时山路去背水。 还有安全问题,因为隐居的地方都比较偏僻,加上是独居,潜在危险并不少,曾经有一位比丘尼在山中小庙里被杀,杀人者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孩,仅仅是为了一点香火钱。 记者:隐士与当地村民之间一般是什么关系? 张剑峰:隐士与村民之间是互相滋养的微妙关系,好的修行人会在山里捡垃圾,保护环境,给村里人一些教化,因为隐士存在,到终南山旅游的人增多,停车、农家乐等也能给村民一些创收。 本报记者狄蕊红 |
-- 作者:cwcf -- 发布时间:2012-03-27 22:14:06 -- 2009年3月16日上午6时许 我希望有一日可以沉冤得雪 不知上天成与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