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大同健康乐园  (http://www.asall.org/bbs/index.asp)
--  休闲广场  (http://www.asall.org/bbs/list.asp?boardid=17)
----  神奇的大脑[转帖]  (http://www.asall.org/bbs/dispbbs.asp?boardid=17&id=205)

--  作者:天上人间
--  发布时间:2006-10-08 17:52:58
--  神奇的大脑[转帖]

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人类大脑中存在"自私开关"
  
来源:新华社(06/10/08 07:22)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对于人类来说,大脑的秘密还有很多。

  瑞士与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人类大脑中存在一个“自私开关”,能帮助人们在明显不公平的情况下抑制自私冲动,即便这会损害他们自己的既得利益。

   
  根据6日出版的美国《科学》周刊上刊登的一篇文章,科学家们发现,人类大脑额叶前部外侧皮层右侧有一个“自私开关”,能帮助人们抑制对性、金钱等的强烈冲动。苏黎世大学经济学实证研究院主任厄恩斯特·费尔领导了这一研究,除瑞士研究人员外,美国南佛罗里达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也参与了研究。


   
  研究者通过行为学中的“最后通牒游戏”证明了这一“开关”存在。研究人员让实验参与者甲与实验参与者乙分享一笔钱,但甲有权决定分给乙的数目。如果乙接受甲提供的钱,交易成功,但如果乙不接受,两个人都得不到钱。

   
  为证明“自私开关”的存在,研究人员对半数扮演“乙”的实验参与者额叶前部外侧皮层右侧接通适度电流,使这一区域暂时“短路”,结果显示,即便甲方只分给乙方很少的钱,例如20美元中的2美元,约一半通电者也会接受。

   
  但在正常情况下,只有约十分之一的实验参与者接受如此少的钱,即便2美元比什么都没有要好,但人们也愿意放弃既得利益,“惩罚”不公。

   
  费尔说:“对额叶前部外侧皮层右侧施加很小的抑制,就可以削弱人们放弃自己利益的能力。”

   
  他说,人类之所以舍弃自己利益也要“惩罚”不公,是因为这种行为可以“帮助人们在群体中维持合作”,从进化论角度来说,合作得更好的人群生存几率更大


--  作者:天上人间
--  发布时间:2006-10-08 17:57:35
--  

最新研究发现中国人和西方人运用不同的大脑区域进行数学推理分析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网(06/08/23 11:28)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据MSN网站2006年6月26日消息,中国的研究人员最新实验发现,以汉语为母语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们在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时,大脑激活的区域并不相同。该研究成果刊登于6月27日出版的《美国科学院院报》上。


 

    研究人员采用大脑成像技术研究不同母语的人在进行诸如“3+4=7”一类的简单加法运算时的大脑激活区域。所有参加研究的人都用他们熟悉的阿拉伯数字进行运算。研究发现,计算时,以汉语为母语和以英语为母语受试者的下顶骨皮层区都表现为活跃,这一区域主要负责对数字的表达和读取。但讲英语的人在大脑的语言处理区也表现为活跃,而讲汉语的人却是处理视觉信息的大脑区域活跃。

 

    该项研究的负责人、大连理工大学的唐易元教授介绍说,这可能意味着讲汉语的人和讲英语的人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有所不同。可能是由于语言的差异造成了这种计算方式的不同,也可能是由于学习处理数字的方式不同增强了这种差异。他表示,科研人员相信语言在计算中会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文化因素也可能起到一定影响,诸如数学的学习策略和学校教育。使用数字的文化差异可能帮助科学家开发更好的计算策略。尽管使用的语言不同,而运用某种策略可能是最佳的。

 

    理查德·内斯波特是美国密歇根大学“文化与认知项目”的负责人,他表示,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因为它告诉我们造成亚洲人和西方人思维方式差别的大脑层次的原因。最后,这项工作将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这种路径开始分化,也可能告诉西方人与亚洲人如何吸取对方思维方式的优点。

 

    内斯波特教授去年曾经发表文章报道亚洲人和北美人欣赏图片时的不同方式。通过研究人眼睛的运动方式结果发现,当面对一张照片时,有欧洲背景的北美学生更加注意场面的前景,而中国来的学生更注重背景和整体效果。他认为,这就能显示出他们会以不同的方式观察世界,从而反映出亚洲人和西方人在推理方面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异。

 

    该研究项目受到中国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和麦克耐特基金会的资助。


--  作者:天上人间
--  发布时间:2006-10-08 18:03:42
--  

神秘蛋白质决定大脑接受新事物速度
来源:经济参考报(06/08/28 14:07) 


  为什么成人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不如小孩?最新一期美国《科学特快》刊物刊登了美国研究人员的发现:成人大脑中一种蛋白质阻止大脑神经元间生成新的连接,从而在生理上减缓了成人接受新事物的速度。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乔希·塞肯率领的小组发现,一种他们称为PirB的蛋白引发人脑的复杂生理变化,使小孩可塑性极强的大脑慢慢变为成人稳定但缺乏灵活性的大脑。科学家们通过在老鼠身上实验发现,没有了PirB的成年老鼠大脑又开始像年幼老鼠那样充满了活力,神经元间可以产生新的连接。它们甚至能像小老鼠那样学会新技巧。

  科学家们认为,这一发现能让人们明白为什么成人学习诸如外语等新事物比较困难,还可帮助中风和脑损伤病人更快、更完全地康复,对治疗癫痫等疾病也有重大意义。

  塞肯说:“在脑损伤和中风后,病人大脑里很多连接会断掉……在普通的成人大脑里,这些连接就永远长不回去了。但如果我们能抑制那些阻止连接生成的蛋白,中风的病人就可能恢复失去的连接。”

  这一新发现还可能对治疗癫痫有所帮助。癫痫由大脑神经元之间连接过多引发,是一种以运动神经、感觉或心理失常为特征的神经混乱。运用这一发现,可能有效阻止发生上述“搭错神经”的现象。

  塞肯说,他的小组目前希望在人脑上验证这一理论,以这种蛋白为基础研制新药,增强或削弱大脑神经元之间建立连接的能力。塞肯的小组此前曾发现一种能在大脑发育初期促进脑部灵活性的基因。新生儿出生后,大脑受到巨量信息冲击,这种基因指导神经细胞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例如眼睛和掌管视觉的脑细胞之间的连接。

  不过这种基因极其复杂,有很多种变体,因此难以利用药物控制,塞肯说,倒是PirB蛋白应用前景更为广泛。

  塞肯说:“PirB蛋白的最大优点就是它在每个人身上都一样,如果我们能研制出专门针对它的新药,就像发现一把对每个人都适用的万能钥匙。”


--  作者:天上人间
--  发布时间:2006-10-08 18:05:10
--  

科学家发现:电流刺激大脑人能"灵魂出壳"
来源: 重庆晚报(06/10/06 09:38) 


  近日,科学家发现,利用轻微的电流刺激人体大脑的特定部位,就能让人出现“灵魂出壳”和“居高临下看自己身体”的感觉。以上发现分别刊登在著名的《自然》杂志和《大脑》期刊上。


  在研究过程中,日内瓦大学医院的医生在两位妇女头部都植入数十个微型电极感应器,每当一个电极开始发出电流刺激后,医生都要询问患者的感觉并且观察其身体反映。其中一位妇女在接受电击时,总是会扭动自己的头部,而电击部位并非控制运动神经的区域。当医生询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时候,这位女子表示,她发现自己身边有个黑影在活动。另外一位妇女则表示,在电流刺激下,她感觉自己“飞上了天花板”,并且开始“居高临下观看自己的身体”。这同样可能属于视觉和感知神经遭到干扰的结果。

  科学家发现,人体大脑特定部位具有整合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其他身体生理和心理反应的能力。不过,人类视觉信息传输速度远远超过了听觉,一旦是用电流刺激这个特定部位,人类对外界世界的观察和感觉就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这直接造成了“神秘影子”或“离开身体”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