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大同健康乐园  (http://www.asall.org/bbs/index.asp)
--  人生罗盘  (http://www.asall.org/bbs/list.asp?boardid=16)
----  修行小结  (http://www.asall.org/bbs/dispbbs.asp?boardid=16&id=536)

--  作者:阳光
--  发布时间:2007-05-24 13:55:36
--  修行小结

在这里学习已有些时日了,小结一下,不仅能理一下思路,也许对别人也有启发呢。要是不对,还能得到指正。

1、愉悦是生命的本质。

     我原来是悲观主义者,曾经非常认同淑本华的看法:“生活就是在无聊与痛苦之间来回摆动的钟摆"。现在我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命来源于愉悦,也靠愉悦滋养。何为愉悦?换句话说,生有何欢,死有何悲?我认为在这无欢无悲中,细细品味,那淡淡的喜悦,就是生命的本质。它能防止我们去过渡追求欢乐,也能帮助我们防止苦难。我曾问齐物先生,怎么能安守清贫?他说有时候你能感觉到拥有整个世界。当时我理解不了,现在当我触摸到愉悦的概念及感觉时,我知道“拥有整个世界”并非是句空话。它是生活、健康、治病、修行的法宝。

2、循序渐进

     我曾经对一些问题,看不明白。我要问;“为什么”。当然得不到答案,因为以前我找不到可以信赖的老师。古人求道,程门立雪。现在谁要是还想问人生的意义之类的问题,会被耻笑为呆子。大气候如此,当然真正的老师不容易找到;况且整个社会信任危机,值得我信任的老师,也就不好找。多亏佛光普照,只要求道之心未泯,总有找到老师的机会。齐物先生终于出现在我的生命历程中,我知道他比我看得远,看得深。对于我还看不到,看不清的因果,暂时搁在一边吧。专心于我现在要作的功课,一步一个脚印,等爬上山顶,自然一览无余。老师已在前方,给我作了路标。

3、心平气和

     我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心平气和的妙处.只是有时会忘了,又回到以前的习惯中.看来从小养成好习惯,是多么重要的事.可是家长们不知道自己的责任,事实上,多数家长们自己也是在坏习惯中成长起来的.无论位居哪里,条件怎样,最大的问题就是心难平,气难和.如果真的心平了,气就和了,吉祥如意就来了.


--  作者:清溪钓韵
--  发布时间:2007-05-24 14:05:39
--  
恭喜恭喜!
--  作者:齐物先生
--  发布时间:2007-05-24 14:46:48
--  
以下是引用阳光在2007-5-24 13:55:36的发言:

看来从小养成好习惯,是多么重要的事.可是家长们不知道自己的责任,事实上,多数家长们自己也是在坏习惯中成长起来的.

不能怪家长,因为他们的习惯也是小时候让上一代人给养成的。一代人误导着一代人,说到底,生命本来其实并不那么完美的,在第一个单细胞诞生时就是不完美的,所以中国古代有“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什么是天?为什么要补天呢?天,指的应该是天然的东西,也就是现存的东西。现存的一切并不完美,我们要生存下去,我们要发展下去,就得修理过去不完美的东西,而不是抱怨前人。前人我们见都没见过,修理不到了。现在呢,别人也未必乐意让我们修理,越想去修理他们则越让他们讨厌。所以,有这个心的,应该专心修理自己,别把坏习惯带给下一代。


--  作者:阳光
--  发布时间:2007-05-27 07:26:45
--  

关于抱怨的问题,反省一下就会发现它确实还存在着。比如我就一直记恨小学二、三年级时的班主任。她丑陋的行为深深伤害了一个幼小的心灵。不过现在我已经释怀,因为我发现记恨是狭隘的思维,作齐物观才是正确的思维。

对生活中值得抱怨的点点滴滴,都可以用齐物观看一看,然后告诉自己怨恨首先伤害的是自己。不要用这种有害的情绪充满自己的身体,要换一些慈悲的情绪,超然的情绪充溢身心。

我觉得身心就象个空瓶子,你注入蓝色的清新的气体,瓶子就变得美妙;你注入黑色的强腐蚀性的气体,瓶子就不好看,长时间不换气,瓶子就破了。


--  作者:阳光
--  发布时间:2007-05-27 08:54:07
--  

如果说看破、放下、自在是佛的本质,我就应该认真学一学,想一想。

现在我认为看破就是看明白。就像上面我谈的怨恨的问题。人们的习惯性思维是:以牙还牙。而事实上,在你报复对手之前,怨恨的情绪首先伤害了自己,而且在报复的过程之中及之后,又继续伤害着自己。能够看明白这一点的人,并不多。还有嫉妒的问题、愤愤不平的问题等等,与此类似,在人们的习惯性思维中,并没有真正看明白。佛经讲了佛祖所看明白的事,道德经讲了老子所看明白的事,齐物先生用道德经今译讲了他所看明白的事,莲花主人用转贴讲了181个需要看明白的事。可见在平常生活中很多地方,人们没有真正看明白。

如果看明白了,就会采取正确的方式思维和行动,就完全可以避免痛苦。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一点,我们是否真正看明白了呢?人们的习惯性思维是:需要钱,需要爱,需要快乐、快乐、再快乐。然而这种习惯性思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古至今,从西方到东方,普遍存在着。虽然这样显而易见,可大多数人却没有真正看明白,否则社会就不会久久纠缠在这些负面影响中,久久纠缠在各种痛苦中。人们早出晚归,忙着赚钱,忙着寻找一个温暖的怀抱,忙着应酬和打麻将。却没有花点时间静一静,问问自己: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几年前,当我问我自己这个问题时,我的内心给出的回答是:离苦得乐。这一次询问很重要,它使我看明白了一个最需要看明白的事。从此我就可以学习和寻找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现在在避免痛苦和获得愉悦方面,我已经比以前更自由,更自主了。所以看明白是行动的前提。

放下是相对于执着而言的。抓不着的,不顾一切去追求:到手了的,又紧紧抓着不敢放;什么都想要。就是执着。手里抓的太多,太重,当然会累坏了身心。不如放下。先放下那些并非你内心真正需要的,这样你就先轻松了一大半。看破这一点,自然就放下了。对手里还抓着不敢放的东西,再想想,如果你先放下,就很容易再拿起来。不敢松手,怎么能再拿别的东西呢?放下,再拿起来,再放下,再拿别的,就这么简单。我们每天重复这样的动作无数遍,却从未看明白心理活动也应该这样。我们在心理上太执着,结果把自己弄得心力交瘁。放下,才能拿得起,拿得起,还得放得下。看明白这一点,自然就不会执着了。

自在是离苦后的境界。也就是离苦得乐里的乐。看明白了,才能拿得起,放得下,这样就自由了,也就自在了。

祝大家看破,放下,自在。

 


--  作者:我唱我歌我行
--  发布时间:2007-05-27 10:14:08
--  

人来到这个世界,只是为了一件事情,也只是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修行。

唯一的不同就在于,有人主动修行,更多的人是在被动修行。

每天每时每刻周围的人和事都在充当着老师和演员,一课一课在上,上明白了,看破了,放下了,这课就算完成了,进入下一个主题。

要感谢这些老师和演员,因为他们的真情演绎,甚至付出他们的血泪和生命,才可能有机会让我们番然醒悟。


--  作者:清溪钓韵
--  发布时间:2007-05-27 18:08:34
--  
离苦得乐是什么?
--  作者:得一宫主
--  发布时间:2007-05-27 22:28:03
--  

超级顶!


--  作者:齐物先生
--  发布时间:2007-05-28 09:02:04
--  

人们经常把因为受到严重挫折而对某事失望透顶当成所谓的“看破”,这与我们所说的“看破”根本不是一回事。我们所说的“看破”,是看穿了一个事物的真相,看穿了它的内部、它与其它事物之间的来龙去脉,因为看明白了所以表现出对该事物的举重若轻、得心应手。就如外行人面对电脑会觉得它高深莫测,因为摆弄不了它而表现得紧张甚至害怕;可一位电脑高手看明白了电脑里面的种种奥妙后,则因为一切尽在掌握而表现出了对电脑的超然。

所以,通常人们把“看破”当成了消极的人生态度,而把“看不破”当成了积极的人生态度,事实上他们颠倒了是非。“看不破”,必然障碍重重消耗不断,怎么可能很好地积蓄力量呢?所以“看不破”是消极,看破了才叫积极。


--  作者:齐物先生
--  发布时间:2007-05-28 11:28:22
--  
以下是引用清溪钓韵在2007-5-27 18:08:34的发言:
离苦得乐是什么?

“离苦得乐”,顾名思义,就是远离痛苦,获得长久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