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大同健康乐园 (http://www.asall.org/bbs/index.asp) -- 人生罗盘 (http://www.asall.org/bbs/list.asp?boardid=16) ---- [分享]书的傀儡 (http://www.asall.org/bbs/dispbbs.asp?boardid=16&id=286) |
-- 作者:混沌子 -- 发布时间:2006-10-27 13:30:51 -- [分享]书的傀儡 popo 说: popo 说: 齐物先生 说: popo 说: 齐物先生 说: popo 说: 齐物先生 说: popo 说: 齐物先生 说: popo 说: 齐物先生 说: popo 说: 齐物先生 说: popo 说: 齐物先生 说: popo 说: 齐物先生 说: popo 说: 齐物先生 说: popo 说: 齐物先生 说: popo 说: 齐物先生 说: popo 说: 齐物先生 说: popo 说: |
-- 作者:十方 -- 发布时间:2006-10-27 22:49:35 -- 悚然一惊,我也是 其实不只是书的傀儡 还是很多东西的傀儡 |
-- 作者:北海散人 -- 发布时间:2006-10-29 16:25:11 -- 写书的人可能是伟人,但书中之物必是糟粕啊. |
-- 作者:混沌子 -- 发布时间:2006-10-30 10:59:29 -- 以下是引用北海散人在2006-10-29 16:25:11的发言: 写书的人可能是伟人,但书中之物必是糟粕啊. ![]() |
-- 作者:北海散人 -- 发布时间:2006-10-30 18:27:26 -- 《庄子.天道篇》中有一个桓公与轮扁的故事。故事说,有一天桓公在堂上读书,工匠轮扁在堂下斫车轮。轮扁看见桓公读得津津有味,十分投入,就放下锥凿走上前来,问桓公读得是什么书,为何如此入迷?桓公答曰,读的是圣人之言。 轮扁又问,圣人还在吗?桓公回答,圣人已死。听到这话,轮扁就说,主公,非也,你读到的充其量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桓公听罢大怒,定要轮扁给一说法。于是,庄子就借轮扁之口,说出了下面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印于心,口不能言, 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子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散人翻译一下大意: 做车轮,刀子要不快不慢。慢了车轮不圆,快了刀子削不进去。这是手和心相互贯通的功夫,我没法说出来。我没办法将这个诀窍传给我的儿子,所以我70岁了,还在做车轮。古人的精髓也是没法传下来的,就是这个道理。由此推断,现在君子们所读的书都是古人的糟粕。 |
-- 作者:清溪钓韵 -- 发布时间:2006-10-31 11:15:07 -- 我说时间过得真快,亲人们常问我:“什么事也不做,整天坐在房里干什么?”我说看书呀,可是实际上我什么也没干,就那一坐时间就过了,还真的过去了。 回头想想也什么都没有,这一坐感觉不太充实呵。 我不明白,我明明是个很喜欢读书的人,为什么近来一抓书本就感觉累,再想想,看过的书我都全忘了,一点也没留下,我怎么就没法消化它们呢? 都说不看书的人没智慧,但看了等于没看的话,结果还是一样没智慧。如果不先把这问题弄透,看书也只不过是白看而已。 |
-- 作者:晓辉 -- 发布时间:2006-10-31 17:15:27 -- 可能你看的书不对。 每本书都有一个目标人群和一个信息要传达。 如果你看的书里面的信息不是你想看的,或是该看的你就不会得到感应。也不会看到字后面的东西。 比如现在很多佛教书都是想打破一个执着于自我而不懂得自我回观的人。 一个解脱的人看这书是没有意义的。应为他不是这书的目的,更不需要这里面的信息。 当然把心打开能体会的面就广了,可本质不变。 |
-- 作者:紫杉 -- 发布时间:2006-10-31 19:46:59 -- 六祖 一字不识,可他获得了大智慧 ![]() |
-- 作者:齐物先生 -- 发布时间:2006-11-01 11:20:44 -- 以下是引用清溪钓韵在2006-10-31 11:15:07的发言: 我不明白,我明明是个很喜欢读书的人,为什么近来一抓书本就感觉累,再想想,看过的书我都全忘了,一点也没留下,我怎么就没法消化它们呢? 都说不看书的人没智慧,但看了等于没看的话,结果还是一样没智慧。如果不先把这问题弄透,看书也只不过是白看而已。 因为你近期需要做的事情是少读书,多反思。 |
-- 作者:混沌子 -- 发布时间:2006-11-01 13:23:16 -- 昨天刚拿起书,就听我老婆一声断喝:"你又要做书的傀儡",我知道她在和我开玩笑,其实这两天也在思考这个问题,看大家的贴子,也都有自己的见解。从小受的教育就是要有出息就要读书,要好成绩更是要多读书,不读书似乎就没有出路,读书好象也成了一种习惯,似乎也忘了为什么读书,成了一种习惯,当然也会沿用惯有的方式去看书评书。原本是想在书中寻找知识经验、增长智慧,却在无意间发现已经成为书的傀儡,在为读书而读书。本是想寻找智慧之源,却发现在寻找的过程中又给你自己增加更多的枷锁,习惯、标准、方法这些通常被看作是优点的东西成了一种禁锢,其实齐物先生的一席话和大家的观点给我了很多启发,寻找智慧不是去用惯有的方式去外面找,而是先要舍,要舍去那些在不经意间左右你的条条框框,用心去体会,才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何必要一门心思去找呢。原本我们拥有的东西,却在四处寻找的过程中丢掉了....不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