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大同健康乐园 (http://www.asall.org/bbs/index.asp) -- 感悟生活 (http://www.asall.org/bbs/list.asp?boardid=15) ---- 何谓“天堂”? (http://www.asall.org/bbs/dispbbs.asp?boardid=15&id=747) |
-- 作者:caiii1082sy -- 发布时间:2007-12-20 04:05:06 -- 何谓“天堂”? 佛教中有“西方极乐“,道教中有“仙界“,基督教也有“天堂”。 宗教都有这么一个理想世界,让信徒趋之若鹜。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根据这两句话来看,理想世界是不存在的。有无相生,高下相倾。 一个系统,必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 在下认为,所谓成佛得道,指的是自己的言行修为到达一个境界,跳出因果之外。 所谓的理想世界,只不过是宣传广告而已。 窃国者诸侯,窃钱者诛。窃宗教者又为何物? |
-- 作者:晓辉 -- 发布时间:2007-12-23 08:09:34 -- 有些事得一步步来。 到了不同台阶就说不同的道理。 一些东西存在就有它的道理和用处,你可以说它有也可以说它没有。 |
-- 作者:我爱星期天 -- 发布时间:2008-04-02 10:19:39 -- 天堂里没有黑暗
|
-- 作者:清溪钓韵 -- 发布时间:2008-04-07 22:29:54 -- 我们都知道太高兴的表现,比喻大笑,会不舒服,不舒服后,就没真正的乐趣可言。那么乐趣在哪儿呢?在淡淡的那种感觉。这种感觉虚吧?其实是实的,因为他是你真实的感觉呀,是实的吗?也不是,因为你永远摸不着它!如果极乐是一种虚实不定的东西,用什么方法可以留住它呢?是实修吗?还是感悟? 佛说极乐,但是佛祖最初却是人,是人的时候,开的悟,得到的极乐。 老子为人的时候,说了道德经。道德经如果蕴涵了无上的智慧,就代表了老子是在为人的时候开的悟,得到的极乐。 同是人,我们为什么不能成为圣人,不能成为佛呢?因为我们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极乐。所以,我们要不断地提炼。把垃圾去掉,提炼精华,这样,我们剩下的就是可以让我们开悟的东西。 如果我们开悟得到了极乐,那么,仙界、天堂,这些没有黑暗没有烦忧的地方,也不过是在我们人世罢了。 很多人说要做到这样,太难了吧?呵呵,我刚开始修炼时,也跟自己的师父说了,这太难,自己根本没那本事。包括今天的成效,我如果不是做了,并坚持到今天,我自己都不相信,更何况是别人。所以,不是身上其中,并不知其中奥妙。旁人说再多与我何干,快乐是我自己的,烦恼是他人的,他愿意跳出烦恼,我们乐意帮忙,他不愿意得到快乐,我也乐得轻松。做与不做已经一样,天堂地狱又有何差别? 为什么有人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他下地狱干什么呢?想表达什么?不过是让大家看看他的结果,不再害怕地狱。因为,地狱与天堂一样美丽嘛。 好了,剩下的留给齐物去续。 |
-- 作者:齐物先生 -- 发布时间:2008-04-08 19:51:46 -- 这清溪,存心给我出难题嘛。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世间的种种让人们心烦,这才有了所谓的极乐世界--这不就是“下者举之”的产物吗? 如果人们都向往传说中那种美好的“天堂”,那么在“天堂”那样优越的环境中必会滋生出大量自私的生命,然后“天堂”自然不复存在。 试想一下,真正的佛菩萨会追求那种优越的环境吗?“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这是佛菩萨说的话。电视连续剧《济公》主题歌里唱道,“无烦无恼无忧愁”、“哪里不平哪有我”,可见佛菩萨很享受这个让许多人讨厌的世界。 佛教里说的“西方极乐世界”,那边人人都是菩萨。什么是菩萨呢?宽容、博爱、无私的生命才可能是菩萨。如果那些对别人无法宽容、博爱却天天盘算着怎么样逃离这“五浊之世”的人们,一起构筑成“西方极乐世界”,那么这个“西方极乐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呢? |
-- 作者:caiii1082sy -- 发布时间:2008-04-09 10:28:16 -- ![]() ![]() 先生您真是高屋建瓴,境界高远,明月照江。服了! “天堂”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境界。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