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大同健康乐园 (http://www.asall.org/bbs/index.asp) -- 感悟生活 (http://www.asall.org/bbs/list.asp?boardid=15) ---- 《四书》一二 (http://www.asall.org/bbs/dispbbs.asp?boardid=15&id=62) |
-- 作者:晓辉 -- 发布时间:2006-08-28 17:47:00 -- 《四书》一二 这些年来我从四书中得益不少。很多名句我常挂在心里提醒自己,要求自己。仅此于大家探讨体会。 四书是《大学》、《中庸》、《孟子》和 《论语》,描述的是古人崇昌的为人处事之道。 虽然很多部分如古代君臣封建社会一样成了历史,可很多道理至今日人人平等的年代还是有很多可取之道。 《大学》好比建筑房屋之蓝图及其施工程序,《中庸》好比房屋建筑工程基础与说明,《论语》和《孟子》则好比建筑此房屋之优良材料。 书中常有君子的称号,这是古代的体系。代表的是有德之人,不分男女。 注:看贴时用树形较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2 17:57:35编辑过]
|
-- 作者:晓辉 -- 发布时间:2006-08-28 18:34:11 -- 《大学》 《大学》是春秋末年曾子所写。曾子(曾参)是孔子的学生。 《大学》本是《礼记》中的一篇。 宋代程氏兄弟说“《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 朱熹又说《大学》是 “为学纲目”,“修身治人底规模”。 这里值得一说的是曾子是一个有名的孝子。有“曾参之孝道,感天地,动鬼神”之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2 17:58:20编辑过]
|
-- 作者:晓辉 -- 发布时间:2006-08-28 18:59:32 --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天下 【古之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这上面说的是一个自成一体的成才体系。 从观察学习,到诚意正心从而修身为第一步。走的是‘修于内而显于外’。 这里给读者一条明确的路,让你一步步的成长和注入社会,也是做一个成功人士的重要起点。 应用到现代生活中,诚意和正心有突出的重要性。 现代生活中,人们开始养成了‘即时快感’和‘世界是你的游乐场’的习惯。 每个人都有很多欲望(就是脱离现实的愿望)。 这些欲望后面就是失望,往往造成一个个恶性循环。直到生命中充满了痛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2 18:00:59编辑过]
|
-- 作者:晓辉 -- 发布时间:2006-08-29 20:35:55 -- 诚意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诚意说白了就是不要自欺欺人。对自己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应用到生活中就是认真学习,敢于认错。 再往深层看,当自己认真对待自己时就能比较好的了解自己内心的想法,从而更好的运用有限的时间精力去追求自己真的想要的东西。 这几句话的结尾 ‘必慎其独也’ 的意义同样巨大! 人往往在没人看到的时候会放松和纵容自己,这是非常不好的习惯。 越没人看到的事越不能马虎,事情是做给自己看的,不是给别人看的! 切记,切记。 切记,切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5 19:27:55编辑过]
|
-- 作者:齐物先生 -- 发布时间:2006-08-30 09:41:19 -- 以下是引用晓辉在2006-8-29 20:35:55的发言: 诚意说白了就是不要自欺欺人。 “不要自欺欺人”,说起来非常的简单。然而,“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世上智者多而明者罕,又有几人能知道自己不是自欺欺人呢?此事大难。 所以“欲诚其意者,必先致其知”,能自知才可能做到不自欺欺人。 “致知在格物”,不格除干扰自己眼睛的那些不切实际的物欲,不穷究物、我的本来面目,自然谈不上致知了。 我以为,“格物”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没有做好,别的也都成了空谈。就如抱着到书中寻找颜如玉、黄金屋的欲望,谈尽古今圣贤书也不可能改变其实质,纵然学富五车也不过是他华丽的包装。 |
-- 作者:晓辉 -- 发布时间:2006-08-30 17:21:19 -- 以下是引用齐物先生在2006-8-30 9:41:19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晓辉在2006-8-29 20:35:55的发言: 诚意说白了就是不要自欺欺人。 “不要自欺欺人”,说起来非常的简单。然而,“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世上智者多而明者罕,又有几人能知道自己不是自欺欺人呢?此事大难。 所以“欲诚其意者,必先致其知”,能自知才可能做到不自欺欺人。 “致知在格物”,不格除干扰自己眼睛的那些不切实际的物欲,不穷究物、我的本来面目,自然谈不上致知了。 我以为,“格物”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没有做好,别的也都成了空谈。就如抱着到书中寻找颜如玉、黄金屋的欲望,谈尽古今圣贤书也不可能改变其实质,纵然学富五车也不过是他华丽的包装。 先生说的好!我以前也没看清这里面的意思。 要看清自己不容易,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
-- 作者:晓辉 -- 发布时间:2006-08-30 17:56:22 -- 正心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 身有所忿懥1,则不得其正; 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 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 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为修身,在正其心。】 1 愤怒 如果要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关键在于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如果心里有恐惧,那就不能端正。如果心有愤怒就不能端正。 如果心有逸乐,那就不能端正。如果心有忧患,那就不能端正。 心思不端正,思想不集中,看到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听到了却像没有听到一样,吃了东西却不知食物的味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2 18:04:15编辑过]
|
-- 作者:晓辉 -- 发布时间:2006-08-31 18:34:45 -- 正心-心静则水自清 如果把人的心比较成一个水塘的话,大多数人的水塘都是浑而不见底的。 人于生具来的七情六欲,工作上的压力,人于人之间的互动作为一个人都是不可避免的。 这些事务就像五颜六色的染料互相交叉而蒙蔽了心灵上的清净,使我们看不到水底也看不到我们的本来面貌! 如何改善这样的情况呢? 水已经浑了,再去刻意的捣水那是肯定不行的,水只会越捣越浑。唯有让水自己静下来了,自然而然的清晰。 想要真正解脱烦恼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就我来说,很多时候事情不称心了别的负面感情也就跟着来了。 一个个‘坏’念头连起来,心里不平衡了,不高兴了,对身边事务处理不好了,最后吃苦的还是自己。 |
-- 作者:晓辉 -- 发布时间:2006-09-02 17:42:44 -- 《中庸》 《中庸》和《大学》都是《礼记》中的一篇。《中庸》一书是孔子之孙子思根据孔子的语录心得所写,深得儒教之核心。 《中庸》提倡的诚意,正心,二者共为修身之前提。身修则德备,德备则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好比建筑房屋之蓝图及其施工程序,《中庸》好比房屋建筑工程基础与说明,《论语》和《孟子》则好比建筑此房屋之优良材料。 这里借用一个禅宗的故事 【以前有一根木材漂在大河中。假设这根木材不接左右两岸,不沉与河底,不漂上陆地,不被人们打捞,不被卷入漩涡, 也不致从中心腐烂,那么它就可以漂入大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2 18:08:45编辑过]
|
-- 作者:晓辉 -- 发布时间:2006-09-02 18:10:05 --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 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君子安心于平常的地位,去做应该做的本分事情。 身处富贵的地位上,就做在富贵地位上所应做的事。 身处贫贱的地位上,就做在贫贱地位上所应做的事。 身处夷狄的地位上,就做在夷狄地位上所应做的事。 身处患难中,就做在患难所应做的事。 这样,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地位,都不会感到不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