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江南心语
-- 发布时间:2010-06-12 15:20:10
-- [原创]我的世博之旅——国家馆
自从知道世博在上海开后,我就一直想着要去看看,在我的理念里:这是用最少的钱,最少的时间能观赏及了解到最多国家的捷径.我游玩的方式是近乎疯狂式的:我总是会在最短的时间里尽可能看最多的东西,我会把能量用到极致.所以,极少有人能陪着我疯.除了先生有时是无奈要陪我之外.因此,我从一开始就打算一个人去看世博.
可老天爷待我不薄,终于让我遇上了一个很好的玩伴__燕子,重要的是:这个玩伴不仅在上海有庞大的家族,让我们不用为住的地方操心,我们住在她表姐家,房子虽然不大,且两人是挤在一张不到一米宽的小床上,但舒适,干净,温馨.而更重要的是:她也喜欢玩,喜欢欣赏好的东西,喜欢把好的东西收进照像机里,在我人生的几十年里,遇到如此相似而在同一城市又是同性且年龄接近的玩伴,这还是第一个.这是在博客上认识的朋友,后发展成为现实的好朋友.认识后我们已经远远近近玩过了几个地方.太多的人受不了这样自虐式的游玩而无法成为好的玩伴.感谢上苍,感谢燕子!
也许人们会说:出去玩主要是放松身心,如果为了拍摄更多的东西而把自己弄得精疲力尽,是否值得?从他们的理念中,这样想没有错,只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认为,难得出去一趟,而且很多地方是去过就不会再去的,所以一定要尽可能多的把这个地方的好东东带多些回来,以备日后可以慢慢欣赏.身体上的疲劳是很容易恢复的,再说也是考验一个人毅志力极好的机会,要享受,在家有大把的机会让身体享受休息,享受安逸.
这次世博行,我仍然是采取这种自虐式方式进行,结果连我这唯一的玩伴也受不了我这疯狂玩法了.我是从早上七点左右起床,八点前争取出发,从家里到世博要坐一趟不跳表的的士,然后坐两趟地铁,再走一段路,再坐世博免费接驳车到达世博四号门出入口,前后约用一个小时,然后开始排队进园区,四号门位于高科西路,是目前我所知道的,最少人进出的一个门口,所以排队一般半小时以内就可以了.进了园区约九点半,正是开馆时间.而这里,各个热门馆前早已排满了人群,园区的开放时间是9:00至24:00,展馆开放的时间是:9:30至22:30.我每天基本上是从开门到闭馆时间都在园区里做着四件事:走路,排队,看东西,拍摄.中午吃自带零食,晚上如果燕子同去就去吃点东西,如果她不去我就仍然是零食.一天十多个小时就是不停的重复着四件事.把我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也弯不下去,两腿如灌了铅似的,拖都拖不动.所幸的是,晚上回到家可以做调整放松运动,第二天又精神饱满出发.
这次上海行,我前后有十一天时间,之前计划很庞大,准备用三天时间跑世博,其他时间跑周边城市,可到了世博一看,太大了,可看的东西太多了,马上修改计划,除燕子答应同学一定要去常州两天外,其他时间全泡在世博上.我们是21号晚到达上海,22号准备进世博,当天下大雨,可当我们走到后滩的六号出入口时,只见人山车海,当天是周六,周边所有城市都有车往世博走,大雨仍然无法阻挡人们看世博的热情.我们一看势头不对,这样的情形,可能排几个小时才能进园,于是我们没敢走到门口,就往回走,改去了老西门,城隍庙及外滩游玩.23号去了朱家角___一个非常美丽的水乡.24号研究从什么进世博园区排队的人最少.经对13个出入口的仔细分析,我们选择了四号出入口,这样选择是正确的,到我们离开世博那天止,这个出入口仍然是人流最少的地方.
一进入世博园区,首先印入我们眼帘的是:鲜红耀眼的巨大的中国馆.中国馆应是特别热门的馆,我进馆6天仍然无法进去看,所以只能拍摄外形供大家观赏. 不过,走的前一天我得到一个可比较容易拿到中国馆的窍门,就是到浦西的地市实践区里拿城市名片,盖满15个章(7个亚洲,7个欧洲,一个什么忘记了)后就可以凭名片去看中国馆了,于是我31号早上仍然想去碰碰运气,可惜等我拿到名片时,我已经不够时间去盖满章了,只好留下些遗憾坐下午的飞机回到中山.
回来后,听到很多人都担心人太多而不敢去.其实大可不必担心.世博园区太大,除了进园区及看热门馆排队可以感受到人多外,你在园区内看外景及冷门馆还是比较轻松自在的.关键在乎以什么心态去游玩,去看. 中国馆的主题是:"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中国馆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宛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我只参观了基座的地方馆.详见地方馆一文.
下图为中国馆外形面面观: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f1379.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f1667.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06-23 09:18:17编辑过]
|